[发明专利]一种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6744.9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平;刘向东;赵沐雯;施明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壳 脉动 热管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为高效梯级利用能源而设计的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
技术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缺及浪费问题日趋严重,对涉及能耗的各种工业环节采用积极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管壳式换热器因具有可靠性高、结构紧凑、制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环保、能源等各种工业领域。为此,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优化设计或结构改进,提高其换热效能,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
热管是一种利用其内部工质的相变潜热而实现能量交换的高效换热器件,较之显热对流换热具有更高的传热性能,且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因此,热管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冷、热流体热交换媒介而被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中。目前,较为常用的热管主要有传统毛细芯热管和重力热管等。但毛细芯热管内壁上加工有毛细芯,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热管尺寸和重量大,而重力热管虽不需吸液芯,但冷凝段工质必须依靠重力辅助回流至蒸发段实现循环,所以在水平或是逆重力方向工作时,热管传热性能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产生失效。因此,此类管壳式热管换热器虽换热效率高,但是存在着制造工艺复杂、使用灵活性差、不宜沿逆重力方向布置等问题,因此,其应用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可沿任意角度工作、并可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的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包括壳程、管程以及设置在壳程两端的密封法兰和封头,所述管程设置在所述壳程内,该管程通过中间隔板被分为上下连通的折返流体通道,其两端采用法兰连接和密封圈或胀接的密封方式,将所述的密封法兰、封头与所述壳程两端法兰圈固定并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程与壳程上设置有脉动热管,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凝段位于壳程内,脉动热管的蒸发段位于管程内。
所述脉动热管沿所述管程轴向分组插入所述换热器,每组所述脉动热管沿所述管程的周向呈花瓣状均匀排布,且排布密度和角度可根据工作负荷调整。
所述脉动热管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一种热管固定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管程上,所述热管固定件为两片相互配合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加工有与所述脉动热管相配合的凹槽,所述脉动热管置于所述凹槽内并通过所述固定法兰夹紧并与所述管程周向的插槽法兰连接并密封。
根据所述换热器内的沿程换热热流量的大小选择相应沸点的热管工质来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
所述脉动热管的蒸发段内壁面进行亲水化壁面改性,冷凝段内壁面进行疏水化壁面改性。
本发明脉动热管是通过毛细金属管经反复弯折并首尾相接后抽真空并充注工质而形成的闭路式脉动热管,毛细金属管的材料可以根据工作条件、与工作介质相容性等选择不同的材料,如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合金)、铝(合金)、镍(合金)等。所述毛细管的当量直径介于0.5 ~3.5mm。
所述脉动热管是一种新型热管,其工作原理和传统热管有很大不同。由于其通道尺寸为毛细尺度,表面张力克服重力作用使管内工质在蛇形密闭的真空空间里形成随机分布的气栓和液栓。其工作时,工质在蒸发段吸热蒸发,气泡迅速膨胀增大而升压,推动工质流向低温冷凝段,气泡在冷凝段收缩破裂,压力下降。由于两端压差,以及气/液栓分布的随机性和局部传热的不均匀性导致在相邻管内压力的不平衡,造成工质在蒸发段和冷凝段间自激励脉动流动,实现热量由一端到另一端的传递。整个工作过程无需消耗外部机械功和电功,完全是热驱动下的自我脉动。与传统热管相比,其有以下优点: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传热性能好,可根据需要随意弯曲。
所述脉动热管的蛇形通道弯数大于16(平行管段数大于32)。这样,足够多的通道弯头就可以提供管内足够大的表面张力及管间不平衡压力驱动力,从而克服重力对所述脉动热管工作性能的影响,使所述换热器可以在任意角度下正常工作。
在所述每组脉动热管间的所述壳程内设置有垂直于壳程主轴的折流板,以增加壳程内流体的换热路径及流体自身的扰动,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