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能源舒适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6151.2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安长;何云杉;罗伟;耿爱美;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J2/05;F24J2/3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 代理人: | 孙爱华 |
地址: | 256404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源 舒适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能源舒适空调(DEC·AC)系统,属于空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调节室内温度的能量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制热、制冷的原理,是利用冷媒冷凝液化放热,蒸发气化吸热的特性,制热时,将室外的热量移到室内;制冷时,将室内的热量移至室外的过程。当冬天制热时,由于冬天室外温度较低,需要利用电热丝所产生的热能辅助对室内进行供热,但0℃以下的天气里,受到低温影响,空调制热时提温慢,当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度时,空调室外机易产生结霜现象,致使空调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制热能耗较高,能效比达不到1,即消耗1千瓦的电力,产生不了1千瓦的热能,因此,空调实际制热能效比很低,其舒适度及制热效果均不理想。
而当夏天制冷时,由于是利用液态冷媒气化吸收室内热量,送风温差大,风量小,房间温度不易均匀。且通风换气功能差,不适合半封闭式场所,若长时间使用对人体有损害,易得“空调病”。
鉴于上述问题,发明人将空调能量输入端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采用太阳能和空气能双能源,通过利用太阳能这一资源丰富、对环境无任何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提高空调热效率解决空调冬天制热不良问题;同时将空调能量输出端通过水循环输出,提高空调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聚能效果好,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空调能耗的双能源舒适空调系统,该系统安装简便、能耗较低,可利用太阳能为室内制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能源舒适空调系统,包括翅片换热器、空调室外机以及室内散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换热器安装在太阳能空气升温装置内,翅片换热器通过第一冷媒进出口与空调室外机中的四通换向阀连接,四通换向阀通过冷媒管路分别与压缩机和换热器冷媒上进出口连接,翅片换热器通过第二冷媒进出口与换热器冷媒下进出口端连接,所述换热器为水冷换热器,进出水管分别与室内散温装置连接。
所述的太阳能空气升温装置为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由外框、窗体前板、窗体后板以及侧面板组成,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底部设有进风口,窗体前板上部设有出风口,翅片换热器固定在出风口后方,出风口与翅片换热器之间设有风机,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内设有吸热装置及可调节的遮阳装置。
所述翅片换热器下方设有接水盘,接水盘连接有溢水管,接水盘下方的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内部横向间隔设有多道空气导流隔板。
所述相邻两道空气导流隔板的间隔高度为太阳能空气流能量窗窗体总高度的1/4~1/3,后沿与窗体后板之间留有10~20mm间距。
所述的吸热装置为固定在窗体后板上的涂覆有太阳能吸收选择性涂层的金属板、玻璃或布。
所述遮阳装置为固定在窗体后板上方的窗帘,窗帘采用带有反光遮阳材料的浅色遮阳帘。
所述窗体前板及侧面板均采用保温透明阳光板或阳光玻璃制作。
所述换热器与室内散温装置连接的进出水管上设有水泵。
所述室内散温装置为水冷风盘和/或地暖盘管。
所述水冷风盘与地暖盘管并联,水冷风盘进水管上设有水冷风盘进水阀,回水管上设有水冷风盘回水阀;地暖盘管进水管上设有地暖盘管进水阀,回水管上设有地暖盘管回水阀,地暖盘与补水阀连接。
当同时设置水冷风盘和地暖盘管时,所述水冷风盘与地暖盘管并联,水冷风盘进水管上设有水冷风盘进水阀,回水管上设有水冷风盘回水阀;地暖盘管进水管上设有地暖盘管进水阀,回水管上设有地暖盘管回水阀,地暖盘管与补水阀连接。水冷风盘采用水冷风盘进水阀和水冷风盘回水阀控制水冷风盘管道内水的流动速率,水冷风盘管道内水通过水冷风盘转动与室内进行热交换。
冬天供暖时热水出水温度设定在35±3℃即可。因冬天制热时,采用地板采暖方式,地板的蓄热功能和该空调系统的运行特性,实现了完美结合。所以不论阴天和雨雪天气均能保证良好供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效飞行器的地效飞行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两性高分子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