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6015.3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平;刘学欣;薛铸;陈济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5/06;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接式 路面 径流 收集 净化 利用 生态 种植 | ||
1.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其由多个沿公路纵坡方向串接在一起的生态种植槽构成,相邻的生态种植槽(1)之间下部有保持槽内蓄水层水位的矮隔断(17),在该矮隔断(17)的上部安装有延伸至生态种植槽(1)顶部的种植槽挡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所述的多个生态种植槽从高位到低位呈阶梯状排列串接在一起,串接在一起的每个生态槽(1)的上部表面为平面,所述的种植槽挡板(16)的上部为直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生态种植槽(1)的高度沿公路纵坡方向成斜线降低排列串接在一起,串接在一起的多个生态种植槽(1)构成的上部的平面为向下凹的弧形面,从而使相邻的两个生态种植槽(1)的表面顺滑连接,形成下层水平槽式结构蓄水、上层沟式结构渗排水的结构,所述的种植槽挡板(16)的上部也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一个生态种植槽(1)由混凝土制成的种植槽底部(29)与混凝土制成的侧壁(31)与侧壁(32)共同围成的槽,该每一个生态种植槽(1)内从上至下采用草皮或灌木构成的植被层(8)、种植土壤层(7)、渗透净化层(5)、不透水层(6)、支撑层(4)、蓄水层(3)、防渗层(2)依次叠加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位于高位的生态种植槽(1)的防渗层(2)沿纵向延伸至矮隔断(17)上,并延伸到相邻的下一个位于低位的生态种植槽(1)中,构成该低位生态种植槽(1)的渗透净化层(5)与支撑层(4)间的不透水层(6),所述的种植槽挡板(16)与矮隔断(17)间预留种植槽间溢水孔(15),其中矮隔断(17)与种植槽挡板(16)分别通过相互配对的榫头(18)和榫眼(20)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位于高位的生态种植槽(1)的蓄水层(3)与位于低位的生态种植槽(1)的根系区间布置有收集与灌溉管道,该收集与灌溉管道在位于高位的生态种植槽(1)端的蓄水层(3)中为收集管道(22),主要起到集水作用,在位于低位的生态种植种槽(1)端的渗透净化层(5)中的植物根系(24)为具有渗水孔隙的渗灌管道(23)。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 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生态种植槽(1)与相邻生态种植槽(1)串接前有一隔室(21),该隔室(21)与生态种植槽(1)的蓄水层(3)相通,该隔室(21)的表面为一可揭开检修的盖板(30),该隔室(21)内装有水位观测装置(10),该水位观测装置(10)包括水位浮标及浮标连接的指针,该指针延伸到地面与标尺刻度盘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其中位于相邻两个生态种植槽(1)间的种植槽间溢水孔(15)处安装有控制阀门(9)。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串接式路面径流收集与净化利用的生态种植槽,其特征在于每个生态种植槽(1)内的渗透净化层(5)与该生态种植槽的蓄水层(3)间安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水位控制的虹吸管(12)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虹吸管过滤罩(11)构成的虹吸隔室(25),该虹吸隔室(25)固定于两根延伸至地面的带孔空心导气立柱(13)上,其中一根带孔空心导气立柱(13)在蓄水层(3)中开有导气孔(28),另一根带孔空心导气立柱(13)在渗透净化层(5)的虹吸管隔室(25)中也开有导气孔(28),从而可以自动使该生态种植槽(1)的渗透净化层(5)中的自由水在超过虹吸管(12)顶部高度后在大气压力与虹吸作用下将高出虹吸管(12)进水口部分的自由水转到该生态种植槽(1)的蓄水层(3)中蓄存起来,并使渗透净化层(5)中水分保持饱和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未经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60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