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编程轴承自动生产线专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3081.5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6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施丽莲;张新华;凌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江助菊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编程 轴承 自动生产线 专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轴承切削的自动生产线控制的一种可编程控制器及基于该控制器的系统。
背景技术
轴承行业是机械行业系统中的重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技术水平高低,对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大轴承公司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开展轴承自动生产线的开发和研制,特别是精密机床轴承,由于它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难度大。传统的轴承生产加工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有整套控制系统的开发和轴承设备专用控制器的研发两类。目前国内从事整套轴承控制系统研发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这类控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轴承企业开始从其它控制器厂家采购专用控制器,实现最佳性价比。
目前市场上轴承切削自动生产线控制器的设计和控制机械系统的开发是分离的,轴承设备专用控制器程序普遍采用封闭式的开发模式,采用C、VHDL等高级语言编写核心控制算法,在控制器出厂时固化在EEPROM或者Flash等介质中,轴承设备生产企业无法对控制算法进行修改,无法针对终端客户的特殊需求对控制算法进行定制。当新的需求产生时,由轴承设备生产企业将需求信息传递到控制器生产厂家,控制器生产厂家根据需求编写相应的算法程序。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没有形成一种标准化的逻辑语言组件,在开发程序过程中,特别是新的控制器、新的应用模式产生时,很难高效、可靠地开发出相应的控制算法,使得产品更新周期长,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以及客户的特殊性能需求。另外,在当前这种开发模式下,控制器知识产权掌握在控制器开发商手中,轴承设备企业不具备知识产权,对于轴承加工控制系统自有品牌的构建及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均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编程轴承切削自动生产线专用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SOC控制器芯片、专用控制器PLC化和智能控制技术等前沿技术,包含开放式的控制系统软硬件平台,以满足轴承设备生产企业二次开发控制算法为目标,完成针对不同轴承元件所需的不同加工工艺流程的控制需求,为轴承设备制造企业降低控制系统生产成本、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提供支持,本发明采用开放式设计理念,将改变目前轴承加工控制系统依赖他人的被动局面,为轴承企业提供高可靠的控制系统的同时,使得轴承设备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生产设备,降低控制器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可编程轴承自动生产线专用控制器的系统,包括引擎驱动生成模块、图编辑模块、编译生成模块、下载模块和在线调试诊断模块,所述的引擎驱动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对应的系统引擎,包括系统初始化程序、驱动程序、调度程序,为控制算法提供接口,所述的图编辑模块运行于所述图编程接口模块,采用图形化的程序开发方法,所述的编译生成模块将所述图编辑模块编辑的图形程序编译生成对应硬件平台控制器的专用机器语言,嵌入到引擎驱动生成模块中,所述下载模块将所述编译生成模块生成的程序代码下载到系统硬件平台中,所述的在线调试诊断模块用于对控制程序进行现场在线调试诊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轴承生产线专用控制器,由于程序是由专用控制器厂家出厂时固化,而且处于封闭式的程序开发模式,轴承设备厂家无法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修改程序,从而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本发明所述的轴承专用控制器,采用开放式设计理念,可以满足轴承设备生产企业二次开发,通过软硬件结合的设计方式,利用系统软件平台,可以便捷地进行现场程序更改、下载、扩展、调试等功能,从而可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及特殊场合的特殊需求,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降低了控制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控制器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软件平台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器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3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