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社区自助健康监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2797.3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0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吕勇强;陈渝;史元春;刘伟;杜园园;闫凡茜;徐淑琦;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H04L29/08;H04M1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社区 自助 健康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医疗健康监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社区自助健康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医疗需求一直是社会中最普遍、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在人口大爆炸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医疗需求更加迫切。排队挂号、排队交费、排队诊断、排队检测等等,这些看病过程在医院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排队才能完成。目前人们进行日常健康检查一般要去专业的体检机构或者医院进行,需要预约或挂号,费用不菲,也不方便,而且检测流程繁琐,既浪费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又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近年来政府针对人口密集地区医疗资源紧张、人均医疗监护资源少的情况,在上海和北京有些社区试行了健康小屋的模式,通过在人口密集的居住社区构建一个集多种健康监测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小屋,人们的日常生理检测可在小屋内完成,不必去医院进行体检。健康小屋内包含多种大型医疗设备,具有非常完善的检测条件,相当于一个小型体检中心。
同样针对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现在也出现了便携式自主检测终端或家庭健康监测终端技术。这种健康检测方式是通过为每个人或每个家庭配备一种或几种小型健康监测设备,使每个人都能随时知晓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疾病预防和治疗。
上述提到的两种措施虽然可以极大地缓解医疗资源压力,为人们的日常生理监测提供方便,但是在实际部署实施时还存在若干缺陷,因此未能达到理想中的最佳使用效果,对此,对其不足进行归纳如下:
1、健康小屋占地面积大,造价高,需要在每个小屋内配备医护人员或志愿者来进行监管,受工作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较大,不利于普及。
2、便携式或家庭自助检测终端人均成本高,应用范围有限,受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不易起到良好的普及效果。
3、健康小屋和便携式自助监测终端中所使用的各种医疗设备是相互独立的,故不能对用户的各种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测评,不能形成一种综合的健康监护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改进现有的健康监护模式,使得人们日常生理监测更加方便,既能满足日常医疗需求,又不受限于个人的经济条件,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正规医疗机构的资源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社区自助健康监护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生理指标进行综合测评,具有开发成本低、实施简单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社区自助健康监护系统,包括:
医疗设备模块,用于使当前用户测量其身体状况;
设备采集模块,与医疗设备模块连接并从医疗设备模块中采集测量数据;
自助服务模块,为构建于设备采集模块上的用户界面;
医疗应用模块,架设于远程服务器,与设备采集模块、自助服务模块之间都通过互联网络连接,接收设备采集模块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医疗建议反馈至自助服务模块。
所述医疗设备模块包括但可扩展性不限于血压计、血氧仪、体温计、心电仪、身高体重秤、尿检仪、血糖仪、血成分仪、体成分仪、运动能耗仪和呼吸计。
所述设备采集模块为工控主板,通过串口或者USB口与医疗设备进行连接,通过串口或虚拟串口通讯协议与医疗设备模块交互数据。
所述设备采集模块包含身份识别系统,如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指纹识别模块或者人脸识别模块。
所述医疗应用模块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是指将当前用户的测量结果与医学健康标准指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当前用户健康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医疗建议。
本系统还包括一个连接于设备采集模块的副显示器,用于播放健康指导信息、教育信息以及广告;以及一个连接于设备采集模块的打印机,用于打印测量结果和医疗建议。
本系统还可包括NFC射频、蓝牙、433MHZ、915MHZ、2.4MHZ射频和手机微基站接入模块,以进行无线通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监测功能全面,尤其可实现规定范围内的特殊功能医疗设备的热插拔,对于日常生理监测设备该服务终端可固定配备,对于一些慢性病人的特殊检测项目,用户可自行携带医疗设备,使用时通过备用接口连接到设备集成模块中,即可使用,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2、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易于普及。由于健康服务终端采用的是日常小型医疗设备,费用低,体积小,能满足用户的日常生理监测(血压、血氧、体温、身高、体重、尿常规、血糖、心电图)。对于某些特定功能医疗设备,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即可实现即插即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2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