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柏槐蓟根汤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21645.1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兰翠;于中东;赵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翠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04;A61P7/04;A61K35/64;A61K35/56;A61K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消化 性溃疡 出血 柏槐蓟根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柏槐蓟根汤。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出血,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慢性溃疡所致。消化性溃疡示全球性常见病,据统计约10%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最为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溃疡侵蚀周围血管可引起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因50%。对消化性溃疡侵蚀胃黏膜损害所引起的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病症有吐血、便血,甚至两者并作,属中医血症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与气、火、淤有关。久病气虚,脾气虚损,气失固摄,血不循经故出血。大热迫血妄行,也可出血。从病理生理理解,出血与淤血是一个统一的矛盾体。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出血,止血乃首要之急。目前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大部分采用抑酸作用较强的泮托拉唑注射液等治疗,不仅治疗费用高,且疗效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柏槐蓟根汤,成本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清胃凉血,化瘀止血、清热泻火、益气摄血等功效,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柏槐蓟根汤,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为:侧柏叶5~9%,槐花4~7%,小蓟6~9%,大蓟5~8%,白茅根5~8%,天竺黄2~4%,生地黄6~8%,地榆4~6%,五倍子2~3%,三七粉2~3%,煅牡蛎6~9%,龙骨4~6%,胆南星2~4%,茜草3~5%,仙鹤草4~6%,车前子4~7%,茯苓4~6%,猪苓2~4%,马齿苋4~6%,将三七粉单包备用,将除三七粉以外的其它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将备用的三七粉倒入滤液中内摇匀,即制得柏槐蓟根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清胃凉血,化瘀止血、清热泻火、益气摄血等功效,不仅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侧柏叶、槐花、小蓟、大蓟、白茅根、天竺黄、生地黄、地榆、五倍子、三七粉、煅牡蛎、龙骨、胆南星、茜草、仙鹤草、车前子、茯苓、猪苓、马齿苋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侧柏叶8.1,槐花6.3,小蓟8.2,大蓟7.8,白茅根6.9,天竺黄2.9,生地黄7.4,地榆4.9,五倍子2.2,三七粉2.7,煅牡蛎7.6,龙骨4.7,胆南星3.1,茜草3.6,仙鹤草5.1,车前子5.6,茯苓5.2,猪苓3.3,马齿苋4.4。取上述19味原料药总重量为234克,先把三七粉单包备用,余18味原料药加水1200ml左右浸泡3-4小时,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50~60分钟,去渣得滤液300~360左右药汁,药渣再加水300~350ml左右,再熬30~35分钟,去渣得滤液80~120ml左右,共得380~480ml左右药汁,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再将备用的三七粉倒入药汁内摇匀,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一剂温度30℃左右口服,发现出血立即给药一次,量约80-120ml口服。以后每日4-6小时给药一次,每次口服80-120ml左右,每日4-6次,出血量多时可2-3小时口服一次,出血停止或明显减少后可适当减少用药次数,改为每日3-4次。出血停止后继续服用5-7天再停药,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翠,未经兰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6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