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控制保护开关电器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21643.2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7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永华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控制 保护 开关 电器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交流线路的控制保护开关电器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功能控制保护开关电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的相类似产品是采用螺丝错开式辅助触点,这种形式的辅助触头采用传统交流接触器相同的辅助形式,通过上下一对辅助触头位置对应,螺丝固定外接的方式,分为机械无源触点和电气无源触点两种类别。机械无源辅助触点通过与主体牵引杆的衔接最多可形成主辅助二开一闭和两个侧辅助各一开一闭的触点;电气无源辅助通过智能控制器通电工作后输出,最多可形成二开一闭或者二闭一开的辅助触点,其中电气无源辅助触点和机械无源的侧辅助触点只能选其一。在实际的应用中,用户因螺丝式辅助触点过多而不知如何对应外接,辨别不易因此增加了使用难度。
在控制与保护方面,有的采用热磁脱扣模块,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参数都是通过旋钮调节,类似于传统塑壳断路器螺旋形调节按钮,用户无法通过控制保护器直接读取线路数据,无法实时监测线路负载情况,也无法准确设定电压、电流保护参数;有的则采用拨码开关式调节按钮,缺陷与热磁式相同;还有一种采用数码或液晶显示模块,但显示与操作按键均固定于控制保护器的本体内,用户无法外接控制器的显示模块,且一旦控制器出现故障需整台更换控制器,不仅使用不便,还增加使用成本。在低压配电柜体的安装使用中,使用者需要打开柜体门或拉出柜体抽屉查看,因此无法第一时间观测到负载的运行。控制保护系统,只有单一的热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在使用过程中精度低、动作不稳定,给用户带来麻烦,带来经济损失。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控制保护开关电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通过左侧的单排六线的排线穿过主体外壳的长方形漏孔与侧方控制保护器的智能控制器上的插槽连接,通过智能控制器的显示驱动模块与智能控制器的微处理芯片连接。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为单独可拆卸模块,分两层呈方形,其安装位于控制保护器主体的外壳的下方凹槽内,模块四方角上各有螺丝安装孔,通过四颗平头螺丝固定于凹槽内,模块下方有主回路无序互感器连接插槽,模块正面、显示屏下方有外接显示操作模块插槽,为双排八针方形槽,外接显示操作模块可通过双排头八线外接连接,外接操作显示模块操作、显示与固定于凹槽内的数码或液晶显示模块同步,均有智能控制器的微处理芯片控制输出。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上方通过方形镂空外罩盖住,外罩正面上方三分之二为中间镂空方形,两侧各有四个圆形指示灯镂空,下方对应为显示模块的按键圆孔镂空,外罩上下方的正中央有卡槽,安装时外罩插入外壳凹槽卡住,使得模块安装更换均比较便利。智能控制器将辅助接点集中控制,再通过插拔式集成端子与外部控制相连接,插拔式集成端子分为机械无源和电气无源两种。插拔式集成端子外接设有五排各两组,通过主体牵引杠驱动转换的二开一闭的机械无源辅助接点经导线连接后集中固定于智能控制器的前端,由主体操作机构驱动微动开关转换输出的故障接点也由导线连接固定于智能控制器的前端,由智能控制器驱动的三个继电器输出三开三闭的电气无源接点也集中至前端,大大方便了用户外接控制线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备操作显示模块的可更换,节省人工及使用成本,明显提高了使用效果,大大方便了用户外接控制线路,节省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品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产品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产品部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产品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产品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产品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产品部件示意图;
图中,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1)、控制保护器的机械主体(2)、智能控制器(3)、输出显示电路(4)、按键参数整定输入电路(5)、外接输出电路(6)、排线(7)、凹槽(8)、主回路无序互感器连接插槽(9)、外接显示操作模块插槽(10)、双排头八线(11)、镂空外罩(12)、指示灯(13)、按键圆孔(14)、卡槽(15)、外接操作显示模块(16)、插槽(17)、长方形漏孔(18)、辅助接点(19)、插拔式集成端子(20)、微动开关(21)、主体牵引杠(22)、机械无源辅助接点(23)、故障接点(24)、电气无源接点(25)、继电器(26)。
具体的实施方法
如图所示,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1)通过左侧的单排六线的排线(7)穿过主体外壳的长方形漏孔(18)与侧方控制保护器的智能控制器(3)上的插槽(17)连接,通过智能控制器(3)的显示驱动模块与智能控制器的微处理芯片连接。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1)为单独可拆卸模块,分两层呈方形,其安装位于控制保护器主体的外壳的下方凹槽(8)内,模块四方角上各有螺丝安装孔,通过四颗平头螺丝固定于凹槽内,模块下方有主回路无序互感器连接插槽(9),模块正面,显示屏下方有外接显示操作模块插槽(10),为双排八针方形槽,外接显示操作模块可通过双排头八线(11)外接连接,外接操作显示模块(16)操作、显示与固定于凹槽内的数码或液晶显示模块(1)同步,均有智能控制器的微处理芯片控制输出。数码管或液晶操作显示模块上方通过方形镂空外罩(12)盖住,外罩正面上方三分之二为中间镂空方形,两侧各有四个圆形指示灯(13)镂空,下方对应为显示模块的按键圆孔(14)镂空,外罩上下方的正中央有卡槽(15),安装时外罩插入外壳凹槽(8)卡住,使得模块安装更换均比较便利。通过智能控制器(3)的控制将辅助接点(19)集中,再通过插拔式集成端子(20)与外部控制相连接。插拔式集成端子(20)分为机械无源和电气无源两种,通过主体牵引杠(22)驱动转换的二开一闭的机械无源辅助接点(23)经导线连接后集中固定于智能控制器(3)的前端,由主体操作机构驱动微动开关(21)转换输出的故障接点(24)也由导线连接固定于智能控制器的前端,由智能控制器驱动的三个继电器(26)输出三开三闭的电气无源接点(25)也集中至前端,形成五排各两组的插拔式集成端子(20),大大方便了用户外接控制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永华,未经刘永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21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