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植物灰霉病、叶霉病的杀菌剂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9704.1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4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国彬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N43/54;A01N37/32;A01P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36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植物 灰霉病 叶霉病 杀菌剂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植物灰霉病、叶霉病的杀菌剂。
(二) 背景技术
灰霉病、叶霉病被农民称之为植物的癌症,由真菌引发,它使植物的叶片变黄,果实霉烂,是蔬菜特别是大鹏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是果期落果,危害极大,在蔬菜生产中,防治好灰霉病、叶霉病是必要的步骤。
针对此种病害,农药市场上虽然出现了许多种杀菌剂农药,但是或因作用点单一,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如“福美双”,只能杀死表层病菌或组织病原菌孢子进入植物体,对于侵入作物体内的病菌无法杀死;或因抗性增强,持效期短,如“50%多菌灵WP”,虽然内吸性好,致病效果明显,但易产生抗性,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不断下降;现有新型杀菌剂,如“40%施佳乐”,它能有效地抑制菌病侵染酶的分泌从而阻止病菌侵入,起到防治的目的,但因其价格昂贵,广大农民很难接受。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功效显著的防治植物灰霉病、叶霉病的杀菌剂。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植物灰霉病、叶霉病的杀菌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混合制成:腐霉利1~7%、嘧霉胺3~20%、二甲基甲酰胺5~25%、乳化剂5~30%、硫酸锰1~10%、其余为甲醇。
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腐霉利6%、嘧霉胺12%、二甲基甲酰胺15%、乳化剂20%、硫酸锰5%、其余为甲醇。
本发明以腐霉利和嘧霉胺为功能原料,其中,腐霉利为一种新型、低毒性、内吸性杀真菌剂,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有特效,适用于果树、蔬菜、花卉等的菌核病、灰霉病、黑星病、褐腐病等的防治;嘧霉胺为传统用药杀菌剂,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止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
而本发明中二甲基甲酰胺、乳化剂、甲醇和硫酸锰则作为助剂使用,硫酸锰的添加用于在对植物杀菌后补充微量元素,促进植物的愈合速度;其余助剂原料则作为溶剂,与功能原料互溶,增加产品的混合均匀性,保证整体溶液的分散性。
所述乳化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钛酸四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产品为透明液体,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花卉等的菌核病、灰霉病、叶霉病、早疫病、黑星病、褐腐病、白绢病等。
本发明的产品通过兑水稀释后对叶面喷施使用,在病害的预防期,每10~25ml原料配15kg水稀释;杀菌治疗期,每15~30ml原料配15kg水稀释使用。
本发明配制简单,整体稳定性好,功效性强,解决了嘧霉胺在多种作物易出现药害的问题,同时解决了腐霉利在蔬菜作物抗性很强的问题,生产成本低,安全可靠,无副作用,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腐霉利1g、嘧霉胺3g、二甲基甲酰胺15g、乳化剂20g、硫酸锰1g、甲醇60g,使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兑水稀释,稀释浓度为30ml原料兑15kg水,对作物喷施,实现作物灰霉病、叶霉病的预防。
实施例2:
取腐霉利6g、嘧霉胺12g、二甲基甲酰胺15g、乳化剂20g、硫酸锰5g、甲醇42g,使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兑水稀释,稀释浓度为15ml原料兑15kg水,对患轻到中度灰霉病、叶霉病作物喷施,实现病害的治疗。
实施例3:
取腐霉利7g、嘧霉胺20g、二甲基甲酰胺25g、乳化剂30g、硫酸锰10g、甲醇8g,使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兑水稀释,稀释浓度为30ml原料兑15kg水,对患重度灰霉病、叶霉病作物喷施,实现病害的杀菌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国彬,未经赵国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9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