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蚕丝丝网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9389.2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婴;胡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1/34 | 分类号: | D06P1/34;D06P3/04;D06M11/76;C09B61/00;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文物保护 蚕丝 丝网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丝绸技术及文物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蚕丝丝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丝绸文物出土,这些丝绸文物跨越了上下六千年,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及科学价值,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艺术、科技诸方面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由于蚕丝蛋白质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易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遭到损害。外界的水、热、氧气、光照、酸、碱、微生物等不同的因素,都会造成蚕丝蛋白质发生变性和大分子链的断裂,使丝纤维变脆弱、容易断裂,机械强度明显下降。为保存、展览、教学等需要,一般要对丝绸文物进行加固保护。
国内外对脆弱丝绸文物进行加固保护过程中,蚕丝丝网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丝绸文物的加固修复材料,但目前在丝绸文物保护中,缺少可用的蚕丝丝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蚕丝丝网的制备方法,能更好的用作加固保护的衬托材料。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蚕丝丝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用中秋诱导3眠蚕茧缫制9~13旦尼尔的细纤生丝,将其制成2~20目的细纤蚕丝丝网;
B)配制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1~0.5%的Na2CO3溶液,将步骤A中的蚕丝丝网放入其中,在70~85℃的温度条件下浸泡搅动10—30min;
C) 将含色素天然植物洗净,含色素天然植物(干重)和水以1:100~150的重量比放入容器中,加热至水煮沸25-35min后萃取天然植物色素,将萃取液过滤后取出;重复操作3次,每次的萃取液混合在一起,备用;
D) 将经过步骤B)处理后的蚕丝丝网放入步骤C)取得的混合液中,在60~80℃的条件下浸染10~30min后取出,晾干。
进一步地,步骤C中所述的含色素天然植物选自黄檗、紫草、茜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在对蚕丝丝网进行脱胶、老化处理的基础上,用古代丝织品常用的植物染料对其进行染色,所制作的蚕丝丝网安全、无毒,与古代丝绸文物风格接近,是一种很好的丝绸文物的修复加固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蚕丝丝网的制备过程如下:
用中秋诱导3眠蚕茧缫制10旦尼尔的细纤生丝,将其制成16目的细纤蚕丝丝网;
取30gNa2CO3放入10L水中,待其溶解后,在溶液中放入上述细纤蚕丝丝网300g,一边轻轻搅动一边加热升温,并保持温度在70-80℃,维持15min,进行脱胶处理;
取干黄檗50g,洗净后放入5L水中,加热煮沸30min后将液体滤出;再次加入5L水加热煮沸,如此重复三次,将三次所得滤液合并;
将前述经脱胶处理的细纤蚕丝丝网置于黄檗萃取液中,保持温度为60~80℃,浸染20min后取出,晾干。
本实施例得到的细纤蚕丝丝网可用作丝绸文物的修复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93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骨料沉浮特性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清洁压裂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