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高速单封分离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6454.6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9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胥芳;占红武;张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3/12 | 分类号: | B65H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高速 分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封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分离机构在商用打印机、点钞机、制签机、信封打印机等设备中都有广泛应用,目前具备高速分离能力的机构有两种常见形式:气吸分离机构(图1)和摩擦分离机构(图2)。
气吸机构一般用于较薄规则物料的高速分离,如350g/m2以下的纸张、薄片塑料标签、无内件或较少内件的信封等。气吸分离机构需要专用的负压源,利用气嘴负压吸附物料实现分离,对物料和工作环境要求较为苛刻,但是在物料与机构适应较好的情况下能够在很宽的速率范围内获得稳定可靠的分离效果。
与气吸机构不同,多数摩擦分离机构工作速度通常略低,有较好的物料适应性,对物料厚度、重量和湿度较不敏感,但对薄片物料的表面摩擦系数敏感,同时分离效率与机构参数的关系较复杂。在图2的摩擦分离机构中,下分离带与薄片物料间的摩擦力为F1,图示相关薄片物料间的摩擦力为F2,上分离板与薄片物料间的摩擦力为F3,视具体摩擦分离机构的设计不同,上分离板和下分离带也可能表现为辊轮形式。使F1,F2,F3满足(1)即可实现稳定分离。
在典型的摩擦分离机构上,调整F1,F2,F3的数值关系有两种可能的方法,一是改变上分离板和下分离带表面的摩擦系数,具体材料可以在设计时确定,运行时难以根据实际物料状况作出调整;二是改变相关接触面的正压力,这种方法在运行时易于操作,但缺点是:与F1,F2,F3各自相对应的正压力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这导致例如在试图提高F1时,F2,F3可能也将被迫增大,这制约了对F1,F2,F3的数值关系进行调整的能力。一方面,较大F3常造成薄片物料表面损坏,另一方面,针对表面摩擦系数较小的薄片物料,极端的如蜡面明信卡片,却无法提供大小足以实现分离的F1。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单封分离机构的无法兼顾物料兼容性和高速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时具备物料兼容性和分离高速性的组合式高速单封分离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高速单封分离机构,包括上分离板,所述单封分离机构还包括气吸式下分离组件,所述气吸式下分离组件包括下分离带、负压仓和负压管道,所述下分离带上布置有等间隔排列的气吸孔,所述负压仓呈半封闭结构,所述负压仓的中部为中空腔,所述中空腔与负压管道连通,所述负压仓位于上分离板与下分离组件之间的分离工位的正下方,所述下分离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负压仓的开口处,且所述负压仓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下分离带上的气吸孔间距,所述下分离带与用于带动下分离带回转运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仓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下分离带上的气吸孔间距的两倍,保证所述下分离带做回转运动时始终有两个以上的气吸孔处于所述负压仓的未封闭区域内。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本发明将削弱F1与F2,F3之间的相关性,增强机构在调整F1,F2,F3的数值关系方面的能力,以期实现在更好物料兼容性基础上的更高速分离。
本发明在摩擦式分离机构基础上,设计应用气吸式下分离组件,构成组合式单封分离机构。本发明为F1增加了一种可以不影响F2,F3数值状态的独立调节方法,大大了增强机构在调整F1,F2,F3的数值关系方面的能力。机构兼具气吸分离和摩擦分离两者的优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同时具备物料兼容性和分离高速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气吸分离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摩擦分离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合式单封分离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气吸式下分离组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64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压阀门密封装置
- 下一篇:水压控制太阳能热水器排空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