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热水器的面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5475.6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璋;张上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02 | 分类号: | F2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燃气热水器的面壳。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面壳通常通过钣金工艺加工而成,为了使外观富于变化,对金属板的外表面做各种表面处理,如喷涂处理、表面拉丝处理等等,由于受金属板的加工工艺的制约,不便于做出形状较富于变化的外型,致使存在燃气热水器的面壳外型较单调,与其它的燃气热水器外观区别较小等缺陷。为克服这些缺陷,对燃气热水器的面壳进行了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的面壳,它能在保证外壳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燃气热水器的面壳外型相对于钣金面壳外型更富于变化,进而使燃气热水器从外观上与现有的燃气热水器的区别较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钣金面壳,它还包括塑料面壳,塑料面壳固定在钣金面壳上,且包覆钣金面壳。
钣金面壳设有定位孔,塑料面壳内壁设有定位卡扣,定位卡扣扣在定位孔上。
塑料面壳内壁设有连接柱,钣金面壳上设有与连接柱对应的通孔。
圆环形的垫圈,垫圈套在穿过通孔的连接柱上,螺钉穿过垫圈与连接柱螺纹连接使塑料面壳固定在钣金面壳上。
连接柱上设有扣钩,扣钩穿过通孔与钣金面壳卡扣连接。
连接柱穿过通孔与钣金面壳通过热铆连接固定成一体。
塑料面壳内壁设有加强筋,钣金面壳上设有与加强筋对应的缺口。
本发明同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1、由于本发明采用塑料面壳,塑料面壳固定在钣金面壳上,且包覆钣金面壳的结构,由于塑料面壳为注塑件,注塑件由注塑机将塑料通过注塑工艺制造,塑料面壳的外型设计较灵活,便于做出形状较富于变化的外型,它能在保证外壳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燃气热水器的面壳外型相对于钣金面壳外型更富于变化,进而使燃气热水器从外观上与现有的燃气热水器的区别较大。
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塑料面壳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也为图1中塑料面壳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钣金面壳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塑料面壳1、钣金面壳7。
塑料面壳1内壁设有加强筋2、连接柱3、定位卡扣6。加强筋2可有效提高塑料面壳1的强度。连接柱3用于塑料面壳1与钣金面壳7连接。定位卡扣6用于塑料面壳1与钣金面壳7安装时的准确定位。
钣金面壳7设有定位孔8、通孔9、缺口10,连接柱3与通孔9相对应,定位卡扣6与定位孔8相对应,加强筋2与缺口10相对应。
将塑料面壳1固定在钣金面壳7上,定位卡扣6扣在定位孔8上,加强筋2穿过缺口10。
垫圈4套在穿过通孔9的连接柱3上,螺钉5穿过垫圈4与连接柱3螺纹连接,使塑料面壳1与钣金面壳7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用螺钉5连接可有效提高塑料面壳1与钣金面壳7连接的稳固性,保证燃气热水器的整个面壳的整体强度,拆装也比较方便,能使生产塑料面壳1的注塑模具较简单,可有效提高塑料面壳1的生产效率。
也可以在连接柱3上设有扣钩,扣钩穿过通孔9与钣金面壳7卡扣连接,从而使使塑料面壳1与钣金面壳7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使用扣钩与钣金面壳7卡扣连接可有效提高组装整个面壳时的生产效率,不足之处在于接柱3上设有扣钩将使生产塑料面壳1的注塑模具较复杂。
也可以在连接柱3穿过通孔9后,通过热铆连接使塑料面壳1与钣金面壳7固定成一体。此时生产塑料面壳1的注塑模具也较简单,燃气热水器的整个面壳的整体强度也较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面壳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困扰燃气具行业多年的疑难问题——燃气热水器的外观同质化。 由于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面壳通常采用金属板材制成,金属板材因为当前加工工艺的限制,在金属板上拉伸出较多富于变化的装饰非常困难,现有的面壳的正面通常为一个平面或接近平面的曲面,致使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整体外观多年来都是非常单调和呆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燃气热水器的整个面壳由两个部件组成,一件为钣金面壳7,另一件为塑料面壳1,塑料面壳1和钣金面壳7连接固定成一个完整的面壳,钣金面壳7能有效保障面壳的整体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5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生脱土晾晒机
- 下一篇:汽车制动能量与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系统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