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4888.2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岳法;汤林生;张玉保;张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0 | 分类号: | B62D1/10;B62D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向盘对中可调整的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转向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满足驾驶习惯及其他技术的要求(如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要求转向盘处于对中位置,也就是转向盘往左右两侧转动角度一致。为实现该要求,转向盘-转向管柱-转向器多采用不可调整的连接方式。但在实际使用中,因设计公差、制造误差、装调误差,转向盘不能实现完全或近似对中,不能满足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误差造成的转向盘不能实现完全或近似对中,而方向盘对中不可调整,造成的方向盘不能满足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及车辆,使得方向盘对中可调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转向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转向盘、转向柱和转向器,所述转向盘与所述转向柱之间连接有用于转向盘对中调整的连接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盘上设有转向盘轮毂,所述转向柱上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连接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向盘轮毂与所述转向轴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盘轮毂之间通过安装角度可调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转向轴之间通过安装角度不可调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一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一花键环,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连续的第一外花键,所述转向盘轮毂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一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内花键;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二内花键或所述花键环的内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内花键相匹配的不连续的第二外花键或者所述转向轴的截面呈与所述花键环内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几何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为一花键环,所述花键环的外表面设有不连续的第三外花键或花键环的外圆截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所述转向盘轮毂上设有不连续的、与所述第三外花键相匹配的第三内花键,或与所述花键环外圆截面相匹配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所述花键环的内表面设有连续的第四内花键,所述转向轴的外表面上设有连续的、与所述第四内花键相匹配的第四外花键。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轴的端部还设有用于与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花键、所述第四外花键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位于所述外螺纹的下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辆转向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方向盘不能完全对中或近似对中时,调整转向盘与管柱位置,不需要更换或加工零部件,进行简单调整即可实现转向盘对中要求,有效降低零部件报废率和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车辆转向系统的爆炸示意图;
图2表示现有技术部分结构连接放大示意图;
图3表示现有技术中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表示现有技术中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部分结构连接放大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转向轴与转向盘轮毂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所述车辆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1、转向管柱5、转向器9,所述转向盘1具有转向盘轮毂2,所述转向管柱5具有与所述转向盘轮毂2相匹配的转向轴4,所述转向盘轮毂2套装在所述转向轴4上,螺母3与转向轴4端部的螺纹相配合将所述转向盘轮毂2与转向轴4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管柱5具有管柱节叉6,所述转向器9具有与所述管柱节叉6相匹配的转向器输入轴8,所述管柱节叉6与所述转向器输入轴8连接后,通过螺栓7固定。
现有技术中,转向盘1、转向管柱5和转向器9采用不可调整的连接方式连接,转向盘1与转向管柱5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见图2、图3和图4。
所述转向盘1与所述转向管柱5之间的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将转向盘轮毂2和转向轴4分别做成内花键和外花键,并保留几个花键不加工,形成图3中的宽齿结构11,保证安装时的在唯一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8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