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及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14807.9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赖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克雷斯橡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57/02;C08L23/08;C08L7/00;C08L21/00;C08K13/02;C08K5/3492;C08K3/36;C08K3/22;C08K5/09;C08J9/04;B29C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乙烯 丙烯 共聚物 发泡 材料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泡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提供现有发泡技术领域的一种新的原料配方及生产工艺,即乙烯丙烯共聚物应用于发泡原料配方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乙烯丙烯共聚物(PP弹性体)的特性在于:其具有柔软的手感及弹性,并对低温状态可保持稳定的表面硬度,并具有相当的止滑效果,在塑材的工业运用上大多以吹薄膜、食品级容器等产品及塑材改质等项目为主,针对其特性运用在发泡材料上,可使发泡所得材料更具柔软、弹性、止滑等特点,其对低温稳定的硬度保持特性,更是发泡材料可开发应用于寒带地区或恶劣环境的产品项目之重大创新!同时现有的发泡材料并不能100%再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乙烯丙烯共聚物(PP弹性体)的特性得以落实在发泡材料上,提供一种新型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让发泡材料有更大的运用范围;本发明已突破丙烯类原料(非极性)无法交联发泡的论点,并可使现有发泡材料在原技术基础上100%可再生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新型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新型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物质组成:
共聚物:100;1,3,5-异氰脲酸三烯丙脂:1~5;
二氧化硅:1~5;石油树脂:1~5;
锌氧粉:1~5;硬脂酸:0.2~3;过氧化氢:0.3~4;
聚氨酯发泡剂:0.2~6;填充粉:1~100;
改质剂:1~20;颜料:0.1~16。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也可为乙烯丙烯共聚物搭配任何乙烯共聚物、天然橡胶、人造橡胶等,其总比例为10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填充粉为碳酸钙、滑石粉和白垩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其它功能性改质剂与EVA发泡原料专用改质剂相同,包括:耐磨剂,快速硫化剂,止缩剂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颜料为一般塑料使用色粉或EVA发泡专用色母。
所述的一种新型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混炼造粒:按配方,选择好原料,在100℃温度下将原料均匀混炼10~15分钟;
(2)将步骤a中混炼完成的产物立即冷却至20~45℃,并压成2~3mm片状;其中片状原料的长和宽的尺寸略小于模具尺寸;
(3)将片状原料依模具成型所需原料重量秤重后,再将片状原料平整放入140℃的模具内;
(4)以油压加硫成型机将置入原料的模具加压,并以加硫温度140~190℃硫化120~2000秒;
(5)油压加硫成型机开模后,将成型对象放置冷却定型制具,使其热收缩可得稳定尺寸之成品或半成品。
所述的一种新型乙烯丙烯共聚物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按上述厂家及规格选择原料,并按配方结构比例秤重备妥后,以密炼捏合机机在温度100℃均匀混炼10~15分钟;
(2)混炼完成后,以螺杆挤出混炼造粒机在90℃的温控下,将原料制成颗粒状;
(3)将颗粒状原料投入射出加硫成型机,再以射出温度105℃的温度将原料射入140~190℃的模具内,加硫120~2000秒;
(4)模具开模后,将成型对象放置冷却定型制具,使其热收缩可得稳定尺寸之成品或半成品。
所述的混炼造粒工艺和出片工艺可由以下设备实施:
①开炼滚轮机;
②密炼捏合机(利拿机及万马利机);
③螺杆挤出混炼造粒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发泡成型工艺可由以下设备实施:
①油压加硫成型机;
②射出加硫成型机;
③其它加热硫化成型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克雷斯橡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克雷斯橡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4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生产起动电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台冷凝式锅炉的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