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粗煤泥分选溢流矿浆脱泥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11222.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祝学斌;徐南喜;赵江涛;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神火煤业有限公司薛湖选煤厂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766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煤泥 分选 溢流 矿浆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对粗煤泥分选溢流矿浆进行高效精确脱泥的工艺方法,属于煤炭行业选煤厂煤炭洗选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采煤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煤中细粒级煤(原生煤泥)的含量不可避免呈现增加趋势,加之煤炭在洗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煤泥,进一步增加了煤炭中煤泥含量,选煤工艺中需要分级分选的粒度等级增加。针对1-0.3mm粒级物料,在国内的选煤工艺中,已经广泛采用了煤泥干扰床分选机(Teetered Bed Seprator ,简称TBS)分选工艺、煤泥螺旋分选机分选工艺、重介旋流器煤泥分选工艺等粗煤泥分选工艺,并且技术比较成熟。然而,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上述的粗煤泥分选工艺均有一定的粒度下限特性,使得处于分选粒度下限的高灰细泥不可避免地进入到溢流矿浆中,造成粗煤泥分选后的溢流矿浆灰分偏高,不能脱水后直接作为最终的精煤产品。由此,必须对粗煤泥分选后的溢流矿浆进行脱除其中的高灰分的细粒级颗粒,才能满足市场对精煤产品灰分的要求。目前,在国内针对粗煤泥分选的溢流矿浆脱泥技术,多数使用振动弧形筛、高频直线振动筛、高频圆振动筛等设备,这些工艺设备普遍存在脱泥效果不佳,效率低,维护量大,功耗高、生产中常发生堵料等问题,精煤灰分不稳定,时有出现粗精煤的产品灰分偏高的现象,且设备占地面积较大;这些问题直接影响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德瑞克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利用其高性能的筛分优势,提供一种粗煤泥分选溢流矿浆高效精确脱泥的工艺方法,针对粗煤泥分选后的溢流矿浆中含有大量高灰分的细粒级颗粒,将粗煤泥分选后溢流矿浆中的高灰分细粒级颗粒进行精确脱除,并达到一定的脱水作用,同时克服采用现有技术设备处理粗煤泥分选后溢流矿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经济效益。
为解决细粒级及微细颗粒级物料的筛分,实现颗粒单体分离,德瑞克公司研制开发出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采用可张紧的耐磨防堵聚酯筛网,实现多路给料、叠层式的结构,扩大筛分面积的同时,减少了占地面积。
目前该设备在国内普遍用于冶金金属矿山行业的铁矿选厂,主要实现细粒级物料的筛分,用于脱除铁精矿中硅含量,以达到提高精矿产品的品质,增加精矿产量的效果。美国明尼苏达地区的铁矿选厂应用德瑞克高频细筛来降低最终铁精矿的含硅量,通过湿法筛分去除53-75μm(200-325目)的细粒级颗粒,铁精矿的含硅量可降低月1.0-1.5个百分点。德瑞克高频细筛的应用,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减少了正常生产中的设备磨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正是由于德瑞克高频细筛在国外铁矿选厂的成功应用,国内许多铁精矿生产企业,纷纷效仿采用德瑞克高频振动细筛。目前,弓长岭矿业公司、武钢矿业公司金山店铁矿、鞍钢矿业、本钢、首钢、马钢等均采用德瑞克高频细筛用于铁精矿生产过程,降低硅含量,提高铁精矿的品质,提高了经济效益。
发明人通过本发明工艺方法,将金属选矿行业使用的德瑞克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用于煤炭行业的选煤工艺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解决本发明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利用德瑞克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的高性能筛分优势,进行高效精确脱泥作业,将溢流矿浆经各连接管道引入各桶状矿浆分配器,再由各桶状矿浆分配器经辅助管道将溢流矿浆均匀分配到其对应的德瑞克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的每层筛网上;桶状矿浆分配器设置五路出料口,每个出料口通过辅助管道分别与德瑞克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的五层筛面形成一一对应。
在连接桶状矿浆分配器的各连接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以保证溢流矿浆均匀进入各桶状矿浆分配器;在桶状矿浆分配器的各辅助管道上也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以确保各辅助管道出料口的矿浆通过量基本一致,使达到德瑞克叠层式高频振动细筛的五层筛面的溢流矿浆处理量基本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神火煤业有限公司薛湖选煤厂,未经河南神火煤业有限公司薛湖选煤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112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