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气塞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9595.5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6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姜世华;赵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B65D39/00;B65D41/6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2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辅助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来对油浸式输变电设备放气的放气塞。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等油浸式输变电设备放气时,高于排气口的升高座或管路中会聚集一些气体,为了将这里的气体排放干净,需要在这些部位安装放气塞,从而避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传统的放气塞的底座焊死在变压器的本体上,放气塞下端通过螺纹与底座配合,放气塞和底座之间用密封垫进行密封。在放气时拧松放气塞,放气完毕后拧紧放气塞。因此在放气过程中,难免会喷出变压器油,而放气塞只能用废布暂时遮住,变压器油易流到变压器本体或地面上,污染环境。随着变压器技术的进步,客户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急需对传统放气塞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放气塞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对放气塞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放气塞上连接防护管,将排出的油导入油桶,防止污染环境。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气塞,包括塞座和塞体,特点在于:所述塞体中段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两端外壁均设有螺纹,塞体中设有纵向贯通的排气通道;所述塞座内设有一通孔,通孔上部为圆柱形,其内径与塞体下端相配合,通孔中部为锥形,下部为圆柱形,在通孔中部设有一密封垫;塞体下端与塞座连接,其上端连接一防护管。
本发明打破传统放气塞形状的约束,将塞体两端均设置螺纹结构,可分别连接塞座和防护管,并在塞体内设置排气通道,方便在放气时通过排气通道和防护管将流出的变压器油导入油桶,防止喷出的油污染环境。另外,为实现对放气的有效控制,塞体的外周与塞座是完全密封配合的,仅通过塞体的排气通道排气,为此,塞座中的通孔中部设为锥形,下部设为直径较小的圆柱形,塞座与变压器焊接后,圆柱形小孔与变压器内部相通,圆柱形小孔顶部有一密封垫,通过塞体对密封垫的挤压作用进行密封。拧紧塞体时,密封垫压住圆柱形小孔,防止气体排出,当需要排气时,拧开塞体,密封垫回弹,气体从圆柱形小孔排出,经塞体的排气通道,流入防护管,当气体快排尽时,有变压器油流出,也经排气通道流入防护管,进行回收,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为实现对圆柱形小孔的良好密封,密封垫四周要与塞座内壁充分接触,因此,优选密封垫为球形或椭圆球形。
另外,在塞体中段上下两侧与塞座和防护管接触处设有密封环,保证塞体外围的密封效果。
本发明还包括一塞帽,用于在不放气时取代防护管与塞体上端连接,实现对放气塞的密封。
本发明在放气塞上连接防护管,可在放气时将流出的变压器油导入油桶,防止变压器油污染环境,满足用户对环境的要求。本发明还具有结构合理、密封可靠、操作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连接防护管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连接塞帽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塞体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中,1、防护管,2、密封环,3、塞座,4、密封垫,5、通孔,6、变压器本体,7、排气通道,8、塞体,9、塞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放气塞,包括塞座3、塞体8、防护管1和塞帽9,如图3所示,所述塞体8中段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两端外壁均设有螺纹,塞体8中设有纵向贯通的排气通道7。如图1所示,预先在变压器本体6上开孔,将塞座3底端焊接在开孔处。塞座3内设有一通孔5,通孔5上部为圆柱形,其内径与塞体8下端相配合,通孔5中部为锥形,下部为直径远小于上端圆柱形的小圆柱形,上、中、下三部分连贯配合。在通孔5中部设有一椭圆球形密封垫4,用来密封小圆柱形孔。塞体8下端与塞座3螺纹连接,需放气时,塞体8上端与防护管1螺纹连接,在塞体8中段上下两侧与塞座3和防护管1接触处设有密封环2,拧开塞体8,密封垫4回弹,气体从小圆柱形孔经排气通道7流入防护管1。无需放气时,拧紧塞体8,卸下防护管1,安上塞帽9,保护塞体,同时也防止气体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9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转印薄膜的制备方法及转印方法
- 下一篇:纸袋机折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