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6710.3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8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涛;马得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普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7 | 分类号: | H02K5/167;H02K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3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具有新型的润滑结构和转子结构的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的应用非常广泛,普通马达都具有定子、转子和轴承系统组成。对于一些室外使用、涉水领域的电机,对马达的防水性能要求比较高。目前大部分马达的防水设计主要集中在定子部分,而往往忽略了转子的转轴与轴承系统之间的隔水性,所以产生轴承系统与转轴之间生锈卡死问题。
传统马达的转子的磁转子与转轴是分体的,分别用不同的工艺制成,然后又通过人工和夹具将磁转子卷入转轴带有的外壳内。这样就因各自的尺寸误差加上组合时的误差,造成尺寸和形状位置变化,从而引起转子系的质量不均匀、同心度和垂直度偏大、以及两者的结合过紧或过松,直接的表现为转子系转动时抖动和松动,这就需要人工加点粘接剂固定,人工修平衡来减小抖动,增加制造成本和降低了生产效率,但这些辛苦得来的结果却会因为时效和温度变而慢慢失效。
另外,传统润滑系统主要是通过填加润滑油来给轴承供油,但在不同方向置放时,油会顺着各个间隙慢慢流走,表现在外观便是漏油造成表面油污,表现在内部就是润滑油流失和油干。中国专利《自润滑轴承》ZL200520128300.4,公开一种在轴承体开有油线并能够自动润滑的自润滑轴承,包括轴承外件、与轴承外件相配合的轴承内件,在轴承外件的内表面上开有油线,并且在轴承外件的外表面上钻有油孔,油孔与油线相贯通的自润滑轴承结构。它是目前典型的通过油线或油路、油孔,然后通过转子转动的产生离心力来使润滑油流到轴承需要润滑部位进行润滑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公开一种具有防水功能、具有新型润滑结构和转子结构的马达。
本发明通过如下方案实现:
马达装置,包括转子、轴承系统、定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防水材料制作的外壳,定子完全密封在外壳内;转子的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系统的基座盖或密封圈密封以防止轴承与转轴之间生锈;轴承系统内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由弹性轴承座和球面轴承组合形成的润滑结构部。这样马达定子部份完全密封在BMC等成型的外壳之中,无论是雾气、水滴、还是浸入水中均不会进水,从而也不会损伤此部份的电子电路,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轴承系统与转轴之间生锈卡死问题。
进一步,轴承系统包括球面轴承座、球面轴承和密封圈;轴承座、球面轴承、球面轴承座和密封圈相互之间的空隙构成被基座盖包裹的密封储油腔,密封储油腔内储存纤维润滑油组成轴承系统的润滑结构部。这样,通过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来给轴承供油和吸油,在转轴运转时和轴承摩擦产生热量时,纤维润滑油会受热膨胀将储存的油挤出供给轴承,而当转轴停转温度降低后,纤维润滑油会冷缩将多余的油吸回储存起来;有效解决了漏油造成表面油污,以及内部的润滑油流失和油干问题,延长了马达寿命。
更进一步,所述的转子的充磁转子和转轴通过模具一体射出形成一体式转子结构;充磁转子径向充磁,通过模具成型的精密尺寸保证了转子的质量均匀、磁转子与转轴的同心度和垂直度、以及两者的紧密结合,有效果的解决传统马达的转子的磁转子与转轴是分体的,分别用不同的工艺制成,然后又通过人工和夹具将磁转子卷入转轴带有的外壳内而造成的因各自的尺寸误差加上组合时的误差,造成尺寸和形状位置变化,从而引起转子系的质量不均匀、同心度和垂直度偏大、以及两者的结合过紧或过松,直接的表现为转子系转动时抖动和松动问题。
另外,上所述定子上的马达线圈、电子元件、PCB板及电源线被外壳(31)包裹以实现与水的完全隔离。
附图说明
图1是马达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马达的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马达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4是马达的轴承系统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发明的马达装置由转子1、轴承系统2、定子3组成。与现有的马达相同,定子3可以包括或具有马达线圈32、电子元件33、PCB板34及电源线35等部件。
参考图2,定子3的马达线圈32、电子元件33、PCB板34及电源线35被由防水材料制作的外壳31完全密封。优选方案,外壳31由团状模塑料(BMC材料)注塑成型。成型步骤主要包括将BMC团料加入注塑机料筒内,然后将马达定子放入马达型腔模具内,用BMC专用注塑机将BMC挤入模具型腔内,最后整个过程大约两分钟即可成型固化;开模取出便是一个美观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普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普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6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连接器接头
- 下一篇:圆环型石墨防雷接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