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双(二苯基膦)烷烃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103019.X | 申请日: | 2012-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振强;杨瑞娜;王中锋;崔富民;冯培培;周铎;张鹏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9/50 | 分类号: | C07F9/5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7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双 苯基 烷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涉及一类有机膦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尤其适用于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
背景技术
双(二苯基膦)烷烃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和催化剂配体,可以与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生产均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领域,特别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的偶联反应。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用于形成 C-C, C-N , C-S等键的有效手段,其在合成天然产物、功能材料、药物、液晶分子以及生物活性化合物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目前,对于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美国专利4,618,720报道了一种制备双(二苯基膦)烷烃的方法,使用二苯基氯化膦与过量碱金属钠在惰性溶剂条件下反应,将得到的二苯基膦钠再与二氯代烷烃反应得到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该方法制备短链双(二苯基膦)烷烃时收率较低,此外,没有反应的碱金属不宜处理和回收,使得该方法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比较困难。
国内文献报告了一种使用超声波照射合成双(二苯基膦)烷烃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三苯基膦与金属锂片合成二苯基膦锂和苯基锂,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氯代叔丁烷消耗掉苯基锂后,二苯基膦锂与二卤代烷烃反应合成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该工艺使用超声波辐射方法加快了反应速度并提高了产品的收率,但是中间过程中加入氯代叔丁烷量不易控制,加入过量会消耗体系的二苯基膦锂,加入量不足会导致苯基锂与后续原料二卤代烷烃反应,产生副产物,此外,超声波辐射方法目前也无法工业化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副产物少、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的新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双(二苯基膦)烷烃优选:1, 1-双二苯基膦甲烷,1, 2-双二苯基膦乙烷,1, 3-双二苯基膦丙烷,1, 4-双二苯基膦丁烷,1, 5-双二苯基膦戊烷,1, 6-双二苯基膦己烷。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以三苯基膦为起始原料,经过与氢化锂反应制备二苯基膦锂,然后不经处理直接与二溴代烷烃反应合成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
本发明反应路线如下:
具体反应步骤如下:
惰气保护下,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四氢呋喃(THF)和三苯基膦后,水浴冷却下滴入氢化锂的四氢呋喃溶液,滴毕室温搅拌反应过夜,液相色谱(HPLC)检测反应体系无三苯基膦后,向反应体系滴加二溴代烷烃,滴毕升温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减压回收THF,得到的粘稠固体用稀盐酸、水、甲醇依次洗涤后,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产品双(二苯基膦)烷烃化合物。
所述的二溴代烷烃为二溴甲烷,1, 2-二溴乙烷,1, 3-二溴丙烷,1, 4-二溴丁烷,1, 5-二溴戊烷,1, 6-二溴己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使用三苯基膦合成双(二苯基膦)烷烃的过程中,使用氢化锂制备二苯基膦锂产生的中间体苯对后续反应无影响,优化了反应过程,使反应更易于控制,减少了分离成本,生产成本降低、副产物少、收率高、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举实例如下:
实例1
在氩气保护下,向干燥反应器中加入200 mL THF和104.9 g(0.4 mol)三苯基膦后,水浴冷却下滴入3.18 g(0.4 mol)氢化锂的200 mL THF溶液,然后室温搅拌反应过夜,HPLC检测反应体系无三苯基膦后,向反应体系滴加62.5 g(0.36 mol)二溴甲烷,滴毕升温回流反应,结束后,减压回收THF得到粘稠状固体,依次用稀盐酸、水、甲醇洗涤后,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类白色固体产品1, 1-双二苯基膦甲烷125.9 g,含量98%(HPLC),收率91%,产品熔点116-118 ℃。表征结果:GC-MS(EI,m/z):384(M+);31P NMR(300MHz,d6-DMSO),δ:-23.048;1H NMR(300MHz,CDCl3),δ:7.426-7.352(s,20H),2.912(s,2H)。
实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30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