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桑蚕丝绸阻燃助剂及阻燃整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675.8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杰;胡士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好运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08 | 分类号: | D06M13/08;D06M13/447;D06M13/282;D06M13/192;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桑蚕 丝绸 阻燃 助剂 整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桑蚕丝绸整理助剂,尤其涉及阻燃助剂及阻燃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桑蚕丝绸外观华丽,具有光泽柔和、不容易吸光、起静电、染色方便等优点,系高档纺织品,被广泛用于服装和装饰织物。桑蚕丝含动物蛋白纤维,在燃烧后产生一定量有毒的HCN气体,其毒害影响更甚于纤维素纤维,因此,其阻燃整理也收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发达国家桑蚕丝产量少,对真丝绸阻燃整理的研究深度远不如纤维素纤维、合成纤维和羊毛等织物的研究,有关阻燃整理报道很少。
国外最初对丝织物的阻燃整理是将真丝绸浸渍于锡酸溶液或硼砂-硼酸混合液后烘干,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但不耐洗。
上世纪50年代有人用THPC进行真丝绸阻燃整理,阻燃效果较好,但手感发硬,甚至泛黄。
日本、美国等采用无机盐、季铵盐或有机磷化合物、含卤素有机物等对丝织物进行轧、烘、焙工艺整理,然而经试验,在棉布上具有较好阻燃效果的磷氮型阻燃剂和在羊毛上常用的无机盐阻燃剂都不适用于真丝织物的阻燃整理,因为这些阻燃剂不是使丝织物泛黄、发硬,就是阻燃效果不明显。
经反复筛选,溴化双酚A衍生物较适合于丝织物的阻燃整理,但单独用溴化双酚A整理阻燃,耐洗性不佳,再经无机盐阻燃剂处理,则耐洗性显著提高。但溴系阻燃剂分解的产物二噁英有毒。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桑蚕丝绸阻燃助剂,其适合于桑蚕丝绸并且阻燃效果好。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以下组份组成:
(1)、二溴新戊二醇DBNPG,
(2)、二溴新戊二醇磷酸酯氰胺盐,
(3)、有羟基的无极磷低聚物HFPO,
(4)、1,2-丁烷四羧酸BTCA;
以上组份在所述阻燃助剂中质量相等或含量最多的组份的质量不超过含量最低的组份的质量的10%。
本发明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桑蚕丝绸的阻燃整理方法,使整理后的桑蚕丝绸不仅具有较佳的阻燃性质并仍保持丝绸原来的品质。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或提供如上所述的阻燃助剂;
(2)、在所述阻燃助剂中加入阻燃助剂重量2倍的纯净水稀释,搅拌均匀,获得阻燃整理液纯净水的重量误差小于等于10%;
(3)、将需阻燃整理的桑蚕丝绸投入步骤(2)配置的阻燃整理液,桑蚕丝绸与阻燃整理液的重量比不超过0.9:1,误差小于等于10%;
(4)、用脱水机甩干经步骤(3)阻燃整理后的桑蚕丝绸,再用平拉幅机烘干。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阻燃助剂中的BTCA与真丝纤维上的羟基以单酯键连接,BTCA可以直接连接真丝和HFPO或者在两个丝蛋白质分子之间连接起BTCA-HFPO-BTCA键;丝绸用BTCA和HFPO整理后,表现出高效的阻燃性。
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阻燃助剂无卤无毒,对环境无不利影响。
本发明所提供的桑蚕丝绸阻燃整理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上述的阻燃助剂,使阻燃整理后的桑蚕丝绸不仅具有较佳的阻燃性质并仍保持丝绸原来的品质,且阻燃整理成本也最经济合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取二溴新戊二醇(DBNPG)、二溴新戊二醇磷酸酯氰胺盐、有羟基的无极磷低聚物HFPO、1,2-丁烷四羧酸BTCA各250克,混合均匀,加纯净水3公斤,搅拌溶解成为阻燃液;将180g/M2的丝绸20 M2在所配制的阻燃液中浸透30分种,用脱水机甩干,再用平拉幅机烘干。经检测,有关数据见表1,限氧指数(%)、炭长(cm)指标不理想。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好运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好运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眩膜
- 下一篇:带防眩膜基材以及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