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烟草抗寒、抗病能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2348.2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丁效东;李淑仪;詹振寿;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6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烟草 抗寒 抗病 能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烟草抗寒、抗病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烟草烤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卷烟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烤烟栽培实行区域集中和高度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随着种植集约化程度较高,制烟土壤进一步恶化,尤其是连作障碍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卷烟是特殊的消费品,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其品质直接关系到烟农收益。土壤质量不仅会影响烟草的产量,而且会影响烟草品质使烟草受到“等级”的限制,并进一步制约烟农收益提高。
目前我国烟草种植土传病害发生严重,连作造成烟地土壤质量下降,每年因病虫害减产1.4亿公斤,占烤烟总产量的7%以上。其中华南地区烟草种植过程中烟草移栽期受冷害影响,制约着烟草生产迟缓、发育不良。广东省烤烟生产主要集中在粤北和粤东地区,种植集约化程度较高,连作障碍现象严重,烟草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同时为了提高烟草的抗冷害,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覆膜方式进行,但是烟草移苗栽培是主要的栽培方式,因此对覆膜和移栽栽培存在很大矛盾。
目前的研究已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烟草等植物对氮、磷、钾等元素吸收,降低对重金属吸收和抗寒性能,已引起较广泛的学术兴趣。但是由于菌根真菌不能直接离体培养,严重制约了菌根真菌在烟草上的应用,目前将菌根真菌与烟草接种育苗是烟草菌根化的首选方式,但是菌根化烟草的大田效果往往明显小于盆栽试验的效果,菌根真菌在大田中作用不十分突出,表明菌根真菌在根际微生物态环境中独立贡献作用较低,必须与其他微生物共同作用。
虽然通过筛选合适的烟草品种,调节烟草生长过程中水分、温度或其他栽培等条件也可以提高烟草正常生长,但是品种的选育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不能满足当前烟草实际生产需要。而且在现有的烟草研究,菌根真菌可以提高烟草抗旱、降低重金属吸收研究报道;对于单一菌根真菌或溶磷细菌在盆栽条件下能够提高烟草生长或营养元素吸收,但是大田效果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对于两种微生物菌剂互作在提高烟草生长或抗病、抗寒性也未见报道;而菌根真菌和溶磷细菌在提高烟草生长、抗寒、抗病能力的微生物菌剂接种技术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不但可以降低磷肥施用量,还能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草抗寒、抗病能力的提高烟草抗寒、抗病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首先利用育苗装置培养菌根真菌和烟草幼苗共生,再将菌根烟草幼苗移栽栽培,在烟草幼苗移栽前,利用溶磷菌液体菌剂接种,移栽时再一次接种溶磷菌固体菌剂,以使菌根烟苗与溶磷菌建立共生关系,在生长阶段调控根际微生物环境,可以促进菌根烟草与溶磷菌共生关系的建立,提高菌根真菌的侵染状况,可大大提高烟草高效活化与利用土壤难溶性磷素资源,促进烟草抗抗病、抗低温能力,从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提高烟草抗寒、抗病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育苗:利用漂浮育苗法进行烟草育苗,在填充有基质的泡沫漂浮孔穴育苗盘中,在烟草种子播种部位下方2~3cm处接种菌根真菌,保证烟草单株含90~150个菌根真菌孢子,然后播种烟草种子,培养,生长出烟草幼苗;
(b)在烟草幼苗移栽前2周内,接种溶磷菌液体菌剂2~5次,每次每株烟草幼苗接种量为103~105个溶磷菌,移栽时,在移栽的穴中平铺含有0.5×109~1×109个溶磷菌的溶磷菌固体菌剂,然后移栽烟草幼苗,覆土,然后对烟草幼苗进行常规栽培管理。
所述的菌根真菌优选为丛枝菌根真菌,进一步优选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的是摩西球囊霉固体菌剂,其制备方法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具体方法为:以过筛的河沙为基质,经高温灭菌后,自然状态下放置7-10天,然后装两公斤放入盆中,接种100g摩西球囊霉菌原种,拌匀,加入基质重量20-30%的自来水,播种高粱和大葱的种子,保持正常生长,六个月后即可得到被摩西球囊霉侵染的宿主植物和含有摩西球囊霉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把高粱和大葱地上部分剪去,剪碎根段,并与含有摩西球囊霉孢子、根外菌丝的基质混匀,即制得摩西球囊霉固体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2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生物硒多益生菌发酵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零残留蔬菜生产双层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