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抗共模噪声干扰的高压侧栅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0987.5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钱钦松;卢云皓;祝靖;孙伟锋;陆生礼;时龙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9/003 | 分类号: | H03K19/00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413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抗共模 噪声 干扰 高压 驱动 电路 | ||
1.一种可抗共模噪声干扰的高压侧栅驱动电路,包括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逻辑滤波电路(3),RS触发器(4),输出驱动级电路(5),其中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的输入由低压侧脉冲产生电路提供,逻辑滤波电路(3)的输出经过RS触发器(4)进入输出驱动级电路(5),其特征在于,在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与逻辑滤波电路(3)之间设有电压转换钳位电路(2),所述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的输出接电压转换钳位电路(2)的输入端,电压转换钳位电路(2)的输出端接逻辑滤波电路(3)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转换钳位电路(2)由PMOS管M1、PMOS管M2,NMOS管M3,电阻R1、电阻R2以及与门AND1组成,PMOS管M1的栅端接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的输出端Vset,PMOS管M2的栅端接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的输出端Vreset,PMOS管M1、PMOS管M2的源端均接高压侧电源VB,PMOS管M1的漏端接电阻R1,PMOS管M2的漏端接电阻R2,电阻R1、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高压侧浮动地VS,NMOS管M3的栅端接与门AND1的输出端,NMOS管M3的漏端接PMOS管M1的漏端,NMOS管M3的源端接PMOS管M2的漏端,与门AND1的两路输入分别接PMOS管M1的漏端和PMOS管M2的漏端,同时与门AND1的两路输入分别接至逻辑滤波电路(3)的两路输入端并分别用于将Set信号及Reset信号传输至逻辑滤波电路(3),并且与门AND1的输入翻转电平低于后级逻辑滤波电路(3)的输入翻转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共模噪声干扰的高压侧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电平位移电路(1)包括LDMOS管LDM1、LDMOS管LDM2,齐纳二极管D1、齐纳二极管D2,电阻RD1、电阻RD2,LDMOS管LDM1的栅端接前级脉冲产生电路的VON端,LDMOS管LDM2的栅端接前级脉冲产生电路的VOFF端,LDMOS管LDM1和LDMOS管M2的源端均接低侧低COM,LDMOS管LDM1的漏端接电阻RD1,同时LDMOS管LDM1的漏端接齐纳二极管D1的阳极,LDMOS管LDM2的漏端接电阻RD2,同时LDMOS管LDM2的漏端接齐纳二极管D2的阳极,电阻RD1、电阻RD2的另一端均接高压侧电源VB,齐纳二极管D1的阴极、齐纳二极管D2的阴极均接高压侧电源V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共模噪声干扰的高压侧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逻辑滤波电路(3)包括反相器INV1、反相器INV2,或非门NOR1、或非门NOR2和与门AND2,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接收电压转换钳位电路(2)输出的Set信号,同时反相器INV1的输入端和与门AND2的一个输入端相连,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接收电压转换钳位电路(2)输出的Reset信号,同时反相器INV2的输入端和与门AND2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和与门AND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或非门NOR1的第一、第二输入端,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和与门AND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或非门NOR2的第一、第二输入端,或非门NOR1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4)的S端相连,或非门NOR2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4)的R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抗共模噪声干扰的高压侧栅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驱动级电路(5)包括反相器INV3、反相器INV4、反相器INV5、反相器INV6,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接RS触发器的输出端Q,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接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反相器INV5的输入端接反相器INV4的输出端,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接反相器INV5的输出端,反相器INV6的输出端输出信号HO驱动外部高侧功率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9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