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音拓延的管弦共鸣乐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00463.6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潘晓红;周和明;程岩;张长生;宁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辉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G10D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孙丽珠 |
地址: | 11003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音 管弦 共鸣 乐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民族管弦乐器,尤其涉及一种管弦共鸣且低音拓延的管弦乐器。属于民族乐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民族乐队“交响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改革和研发中国民族乐队低音拉弦乐器是民族乐队“交响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乐器制造者、民族乐器演奏家们先后研发和制造出第一代和第二代低音拉弦乐器--“低音二胡”(低胡)和”“低音革胡”,这为完善现代意义的民族管弦乐团建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音频震动迟缓,音量较小,音色暗淡等因素,仍有不少的民族乐团使用西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民族乐团的低音声部乐器。这无论从外型还是音色融和性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与民族乐团所具有的民族风格极不协调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族乐器“低音化”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各种乐音乐器都是以单一的形式独立存在的,或为管乐器,或为弦乐器。而管弦共鸣、合一的民族乐器还不曾有过。在当前中国民族管弦乐器的大家庭中恰恰迫切需要一件集管乐的振奋与弦乐的悠扬于一身的新型民族乐器。
(2)中国民族乐器之间的音色或偏重高音、或偏重中音,相差很大,但对于低音乐器至今没有相对理想的产品。
(3)在传统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中,因传统流行单线条的音乐织体,没有功能和声,没有所谓“低音声部”,因此各种乐器以演奏旋律的为多,也没有一种专门担当低音主奏及伴奏角色的乐器。所以民族管弦乐队在对音乐作品的表现中很难演奏出音色非常融合并具有“交响性”和声支体语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存在的音频震动迟缓,音量较小,音色暗淡,而利用西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作为整个乐团的低音声部乐器,这无论从外型还是音色融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与民族乐团所具有的民族风格极不协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低音拓延的管弦共鸣乐器,它包括主要由琴筒、琴杆、琴膜皮、琴弦、弦架、琴弓、弦枕及琴码构成的琴体;所述琴杆设计成空心管状,作为主共鸣腔体琴筒的附共鸣腔体;所述琴筒的侧面由仿声琴膜皮围成;所述琴弦为至少六根金属弦,琴弦的上端经弦架,置于管状琴杆上端的琴枕上;琴弦的下端经琴码置于琴筒下端的弦钮上;通过琴弓拉动均布于管状琴杆和琴筒上的琴弦,使互通的主、附共鸣腔体产生立体共振;再通过主、附共鸣腔体表面篆刻出的若干个扬声口,使音频得到进一步过滤;所述琴筒的底部中心设有琴脚,以360°转角与托架旋转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传统拉弦乐器声音共鸣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乐器声学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低音胡琴与革胡将琴筒作为共鸣腔体单一型的结构,突出了主体圆形共鸣腔体(琴筒)与管状附共鸣腔体(琴杆)产生立体共振设计理念,同时,在主共鸣腔体(琴筒)表面设计出传统篆刻元素图案,并在图案中隐藏若干个扬声口,使乐器音频得到进一步的过滤,有效地消减噪音和杂音,从而保证了音质、音量以及音色更加均衡而悠扬。
对有效音域的设定:对有效音域的设定是本课题研制的关键,由于现代音乐作品突出体现“交响性”音乐思维与传统单线条音乐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作曲家、指挥家以及演奏者们对乐器音响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对低音乐器音频的科学测算,将命名为“舒格琴”的本发明的音域设定在三个半八度范围内,即: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及小字一组音域范围内,其中有效演奏音域为C----a2(琴弦之间基本采用纯五度原则定音,六根弦分别按C、G、d、a、e1、b1定音)。改善了低音弦乐器音质,使其即可完美融入乐队,又可以鲜明个性进行独奏:因此,无论是以六根弦还是以八根弦均可完成几乎所有音乐作品的演奏,而且低音区音色丰满醇厚且扎实、共鸣振动且穿透力强。
音色特点要求浑厚、坚实、共鸣感强。目前管弦乐队存在的极限最低音大概是在五线谱低音谱表下加两线的D0,(在钢琴上显示是大字组的C),极限最高音在五线谱高音谱表上加两线的D0(在钢琴上显示是小字三组的c),中间相隔四个八度。根据“舒格琴”的研发概念,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出管弦乐队中对于低音声部的音域要求;
改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低音较差的劣势,我们借鉴西方乐器制作技术(如共鸣原理、腔体结构等),结合当前中国民族弦乐器的具体艺术形态(如音色、材质等),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低音区丰满且醇厚扎实的、共振共鸣且穿透力强的、大立体角且和声传播的、舒雅格尊且管弦合一的民族乐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辉,未经张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4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炭燃烧复合纳米催化剂
- 下一篇:一种基于重传触发多点协作传输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