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操控多相无效电能的固态发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0363.3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0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艳赞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操控 多相 无效 电能 固态 发光 装置 | ||
1.一种可操控多相无效电能的固态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操控多相无效电能的固态发光装置为通过三相或多相交流电源的各相电能,个别驱动呈紧邻设置或相互叠合设置的个别固态发光体,使由其合成发光亮度通过随各相交流电源电压产生的发光亮度波形作叠合,而使发光亮度的合成脉动率获得降低,以及进一步针对各相电源之间呈不同相位的正弦波形电压,导致使用各相电源个别驱动呈紧邻设置或相互叠合设置的个别固态发光体,随电压波形的瞬间值产生不同亮度的光能,当不同亮度而呈紧邻设置或相互叠合设置的个别固态发光体发光时,亮度较低的个别固态发光体所通过的电能将会变成无效电能,此项可操控多相无效电能的固态发光装置为通过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的控制,将无效电能作断电的操控以节省电能,以及进一步作对供给个别交流固态发光体的电压及电流作调控;
此项可操控多相无效电能的固态发光装置,包括以三相交流电源的各相电源,经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的调控后,再个别驱动呈Δ接并呈紧邻设置或相互叠合设置的个别固态发光体的电路所构成, 其主要构成含:
--交流固态发光体(101)、交流固态发光体(102)、交流固态发光体(103):为一种由两个以上交流电源驱动的固态发光体,包括由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为基础发光元件所构成以供接受交流电源所驱动,或由同样其它能接受交流电源驱动的固态发光体所构成;
交流电能驱动的固态发光体(101)为串联交流限流电路装置(Z10)及串联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再并联于三相交流电源线(R)及三相交流电源线(S)之间;
交流电能驱动的固态发光体(102)为串联交流限流电路装置(Z10)及串联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再并联于三相交流电源线(S)及三相交流电源线(T)之间;
交流电能驱动的固态发光体(103)为串联交流限流电路装置(Z10)及串联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再并联于三相交流电源线(T)及三相交流电源线(R)之间;
--交流限流电路装置(Z10):为通过以下一种以上的电路结构所构成,包括:
1)通过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所操控的无效电能导电角的增减以调控对交流固态发光体的驱动电流;
2)电阻性阻抗元件、电感性阻抗元件、电容性阻抗元件其中一种以上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所构成;
3)由固态半导体电路构成对固态发光元件作模拟或截波式的定电流或限电流控制电路;
4)由交流稳压变压器所构成;
5)由交流定电流输出变压器所构成;
--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为通过以下一种以上的电路结构所构成:
1)通过控制导电相位角的闸流体功率元件所构成,TRIAC、SCR、GTO构成主动元件,而通过相对各相电压检测电路,各相电压间的电压比较电路的运作,以操控闸流体元件的导通相位角、截止相位角,两者或其中之一的操控时机;
2)通过场效应功率元件所构成的固态开关装置,MOSFET、IGBT为主动元件,而通过对多相电源的电压检测电路,各相电压间的电压比较电路的运作,以操控场效应功率元件的驱动电路,以操控场效应功率元件的导通相位角、截止相位角,两者或其中之一的操控时机;
3)通过使用季纳二极管的季纳电压,或使用二极管的顺向压降特性,将季纳二极管或二极管串设于闸流体的闸极与电压源之间,以在电源作正弦波形的电压变化中设定闸流体功率元件的导通相位角、截止相位角,两者或其中之一的操控时机;
4)通过所使用交流电源的电压,对所驱动的固态发光体,依交流固态发光体本身的顺向电压的特性,以在电源作正弦波形的电压变化中设定固态发光体的导通相位角与截止相位角运作;
--电能控制装置(ECU):为供依电能控制装置(ECU)内部的设定或接受外部的操控,以及参照电源电压、通过交流限流电路装置(Z10)的电流,以操控控制交流导电相位角的固态开关装置(1000)的导通相位角,通过以调控通过固态发光体的电压、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36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