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00076.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蔡莹;黄国兵;段文刚;杨文俊;史德亮;王才欢;邢领航;姜治兵;陈端;王思莹;杨金波;李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叶建民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利工程 多功能 一体化 漂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中的漂浮物治理,尤其是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坝前或库区都存在漂浮物问题,大面积漂浮物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直接影响工程发电、航运、生态环境和水质等。目前主要的治漂方式有拦漂排拦漂、船及人工清漂和枢纽排漂,其中;
拦漂排拦漂方式因电站引流和漂浮物牵挂容易积聚在拦漂排的迎漂一侧,大面积漂浮物在水力、风、浪等因素作用下,相互挤压会从上面或下面越过拦漂排影响机组运行,严重时还可能会损毁拦漂排;漂浮物积聚在拦漂排前长时间不能自由排泄会下沉潜浮,潜浮物流进入电站进水口可能大面积堵塞拦污栅,影响电站运行;为减轻拦漂排前漂浮物积聚需要经常性地进行清理,工作量大且操作麻烦。
船舶及人工清漂方式一般在漂浮物大量集中爆发的大型河道型水库中采用,此时漂浮物多爆发在雨洪期,利用船舶及人工在气象恶劣、江面风雨交加、水流状态紊乱条件下清漂,工作效率低、管理困难,实际效果不好;众多船只在河面追击清漂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其他船只通行,夜晚及雾天捞漂都有障碍;人工和船舶清漂没有利用河流天然动力,分散清漂还要到各地寻找转运和处理场所,增加清漂成本。
当库区内不能有效清漂,到坝前不断积聚后需要进行枢纽排漂。由于排漂孔泄流直接吸漂范围有限,对大面积漂浮物排漂作用不大,排漂孔被淹没时失去排漂功能;排漂需要消耗大量的水量(如三峡水位在145~155m单孔排漂流量约600~1000m3/s),会减少工程发电效益;排漂没有改善水环境,在梯级开发的河流中对下游工程不利。
综上所述,现有的清漂治漂方式不能很好地解决漂浮物问题,不利于技术集成开发,难以形成长效的清漂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清漂治漂问题,提出一种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利工程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槽由若干个单槽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在迎漂一侧沿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浮槽一端与定位设施连接,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相接,在接近引流孔的浮槽内设清漂机械。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浮槽设置在库区时,其出口端与泵站相连接。
所述浮槽设置在电站前,可浮设在电厂前水面或者浮靠于电站坝面。
所述浮槽按与水流方向成角度的方式排列。
所述定位设施与浮槽的连接侧设有滑槽。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1)以简单措施改善治漂方式,可大幅度减轻目前坝前及库区清漂压力。
2)有效缓解或消除漂浮物对发电的影响,改善坝前水面环境、水质等,清漂不排漂。
3)坝前清漂可减少耗水量,清漂流量可用于发电,提高工程直接效益(现状排漂流量约600~1000m3/s,合理调度浮槽导漂流量可小于100m3/s)。
4)水库中治漂综合利用河流动力、河势、孤岛和半岛、石矶、支流、稳定风向等因素,可获得“以捞为主,以排为辅”的治漂效果。
5)可改善清漂管理方式,实现可控清漂,促进相关技术集成开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治漂浮槽系统俯视示意图;
图2是浮槽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治漂浮槽系统迎漂侧的示意图;
图4是治漂浮槽系统背漂侧的示意图;
图5是在库区或坝前设置治漂浮槽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浮槽,2-引流孔,3-定位设施,4-滑槽,5-导漂闸门,6-连接铰,7-清漂机械,8-空腔,9-漂浮物,10-泵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图4所示,本发明的多功能一体化治漂浮槽系统主要包括浮槽1、定位设施3及清漂机械7组成,其中:浮槽1由若干个单槽通过连接铰6铰接或柔性连接构成,槽身两侧是空腔8,浮槽1的迎漂一侧沿程设置活动导漂闸门5,浮槽1的一端连接定位设施3,定位设施3与浮槽1的连接侧设有滑槽4,使浮槽1的连接点可随着水位的变化而上下移动。当浮槽1设置在电站前时,其出口端与枢纽引流孔2相接,在接近引流孔2的浮槽1内设清漂机械7。一般情况下,浮槽1按与水流方向成角度的方式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库区河道和坝前都可应用本治漂浮槽系统进行清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000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排迷你桩挡土围护结构及施工工艺
- 下一篇:光学指示装置及其点击操作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