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能量比铅酸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7393.3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方明学;史忠立;周华乔;吴宝能;胡波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6 | 分类号: | H01M10/06;H01M2/02;H01M2/06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能量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具体涉及一种高能量比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蓄电池产品的迅速发展,蓄电池体积比能量越发显得重要,都希望能以最小的体积放出最大的容量,比如锂电池,镍氢电池等,体积比能量非常大,但是由于价格高昂,不可回收等缺点,在市场上的优势不如铅酸电池。目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所有厂家,都使用一样的壳体容量的电池,厂家之间竞争比较大,比如12AH电池壳体最大也只能做到12AH容量,如果在同样的体积下做到13AH或者14AH的容量,那对于厂家来说,则提高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发明一种高能量比铅酸蓄电池,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是每一个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仅重要而且紧迫。为什么12AH电池壳体不能做到13AH或者14AH的容量,就其原因在于:有些部件占用了壳体内的空间,限制了极群组的高度,例如连接极群组汇流排的过桥,是从底壳格板上部跨过连接汇流排的,由于过桥高于格板,那么高出的部分,挤占了壳体内的高度空间,使这一部分空间得不到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量比铅酸蓄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铅酸蓄电池体积比能量低,在市场无竞争优势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能量比铅酸蓄电池,包括底壳、中盖,所述底壳内设有格板,还包括位于底壳格板格内的极群组,极群组的汇流排,连接汇流排的过桥,所述底壳内的格板在过桥通过位置设有缺口,过桥穿过缺口,其两端与汇流排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缺口的深度与汇流排、过桥的厚度相一致,底壳上口及其格板上边沿与汇流排、过桥上表面在一个平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中盖下表面设置有隔筋胶水槽、汇流排及过桥胶水槽,所述隔筋胶水槽、汇流排及过桥胶水槽在一个水平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发明由于在底壳格板上相应位置设有过桥通过缺口,使过桥与汇流排在一个平面,节省了壳体内的空间,因此,则可相应提高极群组高度,使相同体积的壳体能做到13AH或者14AH的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底壳剖开示意图。
图2为图1A-A底壳剖开示意图。
图3为图1B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底壳1、中盖2,所述底壳1内设有格板3,还包括位于底壳1格板格内的极群组4,极群组的汇流排5,连接汇流排5的过桥6。
仍如图1、2所示,底壳1内的格板3在过桥通过位置设有缺口31,过桥6穿过缺口31,其两端与汇流排5连接。所述缺口31的深度与汇流排5、过桥6的厚度相一致。底壳1上口及其格板3上边沿与汇流排5、过桥6上表面在一个平面。
如图3所示,中盖7下表面设置有隔筋胶水槽71、汇流排5及过桥6胶水槽51。所述隔筋胶水槽71、汇流排及过桥胶水槽51槽口在一个水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7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