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麻纤维同浴脱胶漂白的天然纳米材料组合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096098.6 | 申请日: | 2012-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 发明(设计)人: | 祝洪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洪哲 | 
| 主分类号: | D01C1/02 | 分类号: | D01C1/0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4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麻纤维 脱胶 漂白 天然 纳米 材料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麻类脱胶漂白功能助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麻纤维同浴脱胶漂白的天然纳米材料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为将天然麻类韧皮纤维加工成具有较高可纺性的纤维产品,普遍采用的酸洗、碱煮、氯漂、双氧水复漂的麻类脱胶、漂白生产工艺,由于配方中存在硅酸钠造成双氧水的氧化作用不稳定,因此配方中普遍使用双氧水稳定剂,但在高浓度烧碱条件下,仍然存在双氧水作用不稳定的问题。
另外目前麻纤维普遍采用的氯漂工艺能产生有毒的二恶英对人体和环境的造成污染;而在脱胶和漂白过程中使用硅酸钠,硅酸钠产生的硅垢粘附在设备和纤维上,使麻纤维手感僵硬、可纺性差,并且对生产用水水质的硬度值要求高,处理后的麻纤维白度、亮度、强度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麻纤维同浴脱胶漂白的天然纳米材料组合物,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合较低的使用温度及较高的烧碱和双氧水条件下使用,对双氧水有较高的稳定作用,提高麻纤维的白度和可纺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麻纤维同浴脱胶漂白的天然纳米材料组合物,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纳米陶土粒径20-100nm 10-40%,
羧乙基硫代丁二酸钠和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0.5-5%,
亚氨基二琥珀酸钠和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1-5%,
烷基多醣苷1-10%,
仲烷基磺酸钠0.5-9%,
异构十三醇和仲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0.5-5%,
有机硅消泡剂0.1-1%,
余下为纯净水,上述组分总和为100%。
所述组合物的生产过程是:在不锈钢或搪瓷反应器中,先加入全部配方量的纯净水和纳米陶土,室温条件下用不锈钢桨式搅拌器搅拌3-12小时,再在不锈钢高速分散器中以2700转/分钟以上的速度搅拌0.5-2小时,然后在搅拌条件下按配方的顺序依次加入剩余组分,相邻组分间隔10分钟以上,再继续搅拌0.5-2小时左右即可出料。
所述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如下:将除杂、梳理后的麻纤维置于常压煮漂缸内,经水洗后加入下述助剂:本发明组合物3-15g/L,NaOH(有效成分100%)2-10g/L,H2O2(有效成分30%)10-35g/L,在30-93℃温度范围内以0.3-2℃/min的速率升温,分别在50-55℃、70-75℃、80-85℃分段保温20-50min,最后在93℃保温20-50min,保温结束后直接排液水洗。
上述助剂使用量根据麻的质量确定,生产高支纱的麻纤维,由于原料较好,助剂使用量取较小值,生产低支纱的麻纤维加工,助剂使用量取较大值,即加大助剂使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对各种麻韧皮脱胶漂白的适应性强,可适用的麻纤维有亚麻、工业大麻、黄麻、罗布麻、荨麻、苎麻、红麻、菠萝麻等,也适用于桑皮纤维、竹原纤维。2)解决了在高浓度的烧碱条件下双氧水的稳定问题,大幅避免了双氧水的无效分解,优异的去污、去除麻皮性能,使处理麻韧皮纤维的多段水洗、酸洗、煮炼、氯漂、氧漂等工序加以大幅缩短,大幅减少生产用水,对生产用水水质的硬度值要求低,并减少污水的污染物;3)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比采用硅酸钠等助剂的氯漂工艺效率提高50%以上,白度提高20%以上,纤维强度提高2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一种用于麻纤维同浴脱胶漂白的天然纳米材料组合物,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纳米陶土粒径20-100nm 40%,
羧乙基硫代丁二酸钠4%,
亚氨基二琥珀酸钠1%,
烷基多醣苷5%,
仲烷基磺酸钠1%,
异构十三醇0.5%,
有机硅消泡剂0.5%,
纯净水48%。
实施例2
本发明一种用于麻纤维同浴脱胶漂白的天然纳米材料组合物,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纳米陶土粒径20-100nm 30%,
羧乙基硫代丁二酸钠0.5%,
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0.5%,
乙二胺二邻羟苯基大乙酸钠5%,
烷基多醣苷1%,
仲烷基磺酸钠5%,
仲醇聚氧乙烯醚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洪哲,未经祝洪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6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观察的压力表
 - 下一篇:新型结构的水温水位传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