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搅拌釜的转运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812.X | 申请日: | 2012-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慧敏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3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转运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运保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搅拌釜的转运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在搅拌釜转移过程中还是在成品配送过程中,由于搅拌釜的体积较大、重量较大,容易在上述的过程中应该操作不当而造成搅拌釜釜体的损坏。尤其是设有夹层的搅拌釜其夹层所使用的材料比较薄,容易造成夹层壁的凹陷或裂开。这样则需要人工对此修复,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耽误了生产周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般转运保护装置是根据搅拌釜的体积采用木材或金属材料临时制作,这样不仅对搅拌釜保护性较差,使用过后的临时转运保护装置只能废弃,进一步的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搅拌釜的转运保护装置,解决在搅拌釜转运过程中搅拌釜釜体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搅拌釜的转运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底座,所述的底座的外缘处设置一主杆,主杆上均布设置多个弧形套管,所述的弧形套管的两端各套接适配弧形套管内径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另一端设置卡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拉紧锁扣紧形成与搅拌釜釜体外径相适配的保护环,由多个保护环形成的保护腔中还设置软性保护体。
进一步,所述的保护环上还设置稳固保护环的加强装置。
具体的,所述的稳固保护环的加强装置是:在每个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任意位置设置多个套管,所述的套管的管口垂直设置;并且套管设置同一条垂线上,套管中插设一根与主杆相匹配的加强杆。
为了适合各种形状的搅拌釜,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呈“()”形、“{}”形、“〈〉”形或“[]”形任意一种。
为了更方便转运,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起吊孔。
进一步,所述的软性保护体中还设有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卡接在由保护环与加强杆组成的矩形框中。
作为选优,所述的软性保护体为发泡塑料、泡沫或海绵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设置多个固定在主杆上的保护环,保护环中设置的软性保护体以及设置多个加强杆所组成的搅拌釜的转运保护装置。能适合转运各种规格大小的搅拌釜,减少制作临时转运保护装置的成本,节省了资源。并且整个转运保护装置组装、拆卸方便,不占空间。同时该转运保护装置实施容易、易于实现。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构造示意图。
图中:1. 底座、2. 主杆、3. 弧形套管、4. 第一连接杆、5. 第二连接杆、6. 卡环、7. 拉紧锁、8. 软性保护体、9. 套管、10. 加强杆、11. 起吊孔、12. 连接块、13. 搅拌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搅拌釜的转运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底座1,所述的底座1的外缘处设置一主杆2,主杆2上均布设置多个弧形套管3,所述的弧形套管3的两端各套接适配弧形套管3内径的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
结合图2、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接杆4另一端设置卡环6;与所述的第二连接杆5的另一端设置拉紧锁7扣紧,形成与搅拌釜13釜体外径相适配的保护环,由多个保护环形成的保护腔中还设置软性保护体8。
实施例2,如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的保护环上还设置稳固保护环的加强装置。具体的,所述的稳固保护环的加强装置是:在每个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上任意位置设置多个套管9,所述的套管9的管口垂直设置;并且套管9设置同一条垂线上,套管9中插设一根与主杆2相匹配的加强杆10。
更进一步,所述的软性保护体8中还设有连接块12,所述的连接块12卡接在由保护环与加强杆10组成的矩形框中。为了更方便转运,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起吊孔11。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适合各种形状的搅拌釜,所述的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呈“()”形、“{}”形、“〈〉”形或“[]”形任意一种。
作为上述实施例选优,所述的软性保护体8为发泡塑料、泡沫或海绵任意一种。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慧敏,未经徐慧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8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