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为手机充电和伴音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729.2 | 申请日: | 2012-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9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良杰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充电 伴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为手机充电和伴音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智能手机,其办公、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更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随着其售价逐渐下降,现已迅速普及。但由于智能手机通常使用的屏幕大,处理器速度快,可同时运行的程序多,且配备的装置多,如GPS 、方向感应器、加速度感应器、光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电子罗盘、陀螺仪、蓝牙等等,导致其耗电量很大。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就是为了提供自己在办公和娱乐等方面的便捷,但其电池续航时间过短,已致用户担心其电池的电量用完不能接打电话而不敢长时间使用手机进行办公、打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和听音乐等,违背了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初衷,且由于手机自身体积的限制和对于其耗电量方面的考虑,手机自身所带的扬声器的音质和音量往往都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为手机充电和伴音的装置,本装置不仅可以通过其内部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对手机进行充电,而且还可以通过其配置的立体声音箱为手机伴音,从而有效地对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和其声音的播放效果进行补充和提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装置由手机座和底座组成,手机座内有手机槽,手机槽的侧面有充电线入口和音频线出口,针对不同形状的手机,配备手机槽形状、充电线入口和音频线出口位置不同的手机座;底座内有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和立体声音箱,所述的立体声音箱使用底座内有大容量可充电电池供电。
手机座的边缘下有卡扣,其通过卡扣扣在底座侧面的凹槽上,手机座的中间有一个用于存放手机的手机槽,手机槽的形状与手机座所对应的手机相吻合,手机槽的侧面在与其所对应的手机的充电接口和耳机孔的位置分别设有充电线入口和音频线出口,手机槽内侧的上边缘有用于将手机固定在手机槽内的弹性固定边。
底座的外侧有与手机座边缘下的卡扣相对应的凹槽,底座内有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和立体声音箱,其外侧面有用于对其内部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和对手机座外的其它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底座的上面有用于对手机座内的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它们都通过电线与大容量可充电电池的电极相连接;底座的外侧面还有用于控制对手机座内的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与大容量可充电电池的电极连接和断开的开关,当手机座内的手机充足电后,可以关闭此开关,其连接在对手机座内的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与大容量可充电电池的电极之间的电线上。
底座的上面有用于通过音频线与手机座内的手机的耳机孔相连接的音频输入接口,其通过音频线连接在音箱上,把从手机的耳机孔传来的音频信号传输给音箱。底座的侧面有用于通过耳机接打电话和听音乐的耳机孔,其与底座上面的音频输入接口相连接。底座的侧面有用于打开、关闭音箱和调整音箱音量大小的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针对不同形状的手机,配备手机槽形状、充电线入口和音频线出口位置不同的手机座,这样就可以在不改变该装置的主体——底座的形状的情况下,让各种形状的手机都可以使用此装置。可以在不影响手机的便携性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和伴音。只须将该装置内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充足电,用户就可以安心地使用手机进行办公或娱乐,并且该装置所配置的立体声音箱使用该装置内部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供电,在为手机提供更好的声音播放效果的同时,不增加手机的耗电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手机座的俯视图。
图2是手机座的横剖面图。
图3是底座的俯视图。
图4是底座的左、右侧面图。
图中(1)手机座,(2)手机槽,(3)充电线入口,(4)音频线出口,(5)卡扣,(6)弹性固定边,(7)底座,(8) 大容量可充电电池,(9)立体声音箱,(10)对手机座内的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11)音频输入接口,(12)凹槽,(13)控制对手机座内的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与大容量可充电电池的电极连接和断开的开关,(14)对手机座外的其它手机充电的USB充电接口,(15)对底座内部的大容量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16)耳机孔,(17)打开、关闭音箱和调整音箱音量大小的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良杰,未经李良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7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