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搅拌车超细颗粒混凝土废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5633.6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闫法票;金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利勃海尔机械(徐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3/4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高坤明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车超细 颗粒 废水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搅拌车洗车时,排出的含有大量石块、沙粒和水泥浆的废水进行分离、将有用物质回收再利用的设备。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车是将混凝土生产厂搅拌好的混凝土送到施工工地,卸料后返回生产厂,搅拌车上的混凝土罐和进、出料斗等处残留的混凝土,必须及时用水清洗干净。清洗下来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石块、沙粒和水泥浆。这些东西如何处理,一直是混凝土生产厂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采用了很多的办法。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处理办法,大多是利用沉淀池将沙石沉淀、回收,而废水排入下水道。据现场实测,由目前办法处理下来的泥浆中,含有粒度在0.15mm以上的固体物有55%,同时废水中还有大量的水泥浆,如果作为回收水使用,会严重磨损计量设备,经常堵塞输送管道,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一般只作为废料运出去,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运输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超细颗粒混凝土废水处理设备,清洗混凝土罐的废水经过罐车排料槽和接料槽进入螺旋分离机,螺旋分离机将较大颗粒的沙石分离出来,送入沙石仓回收利用。带有细微颗粒沙石和水泥浆进入回收水池。回收水池中有搅拌器搅拌均匀,再通过水泵和输水管进入凝土罐和接料槽,进行循环清洗混凝土罐。同时还通过水泵和输水管进入混凝土搅拌机,达到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超细颗粒混凝土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接料槽、螺旋分离机、沙石仓和回收水池。所述的螺旋分离机由箱体、转轴、螺旋叶片和变速电机Ⅰ组成。所述的箱体由槽体和槽盖固定连接而成,所述的槽体的下部圆弧形。箱体通过倾斜支架安装在地面基础上,所述的箱体内腔有转轴和螺旋叶片。箱体的上端安装电机变速箱Ⅰ,电机变速箱Ⅰ驱动转轴和螺旋叶片旋转。所述的箱体的低端上部设置接料槽,接料槽与槽体贯通,使用时接料槽位于罐车排料槽的下部。所述的箱体的高端设置出料口,所述的沙石仓位于出料口的下部。所述的箱体的的低端设置回收水管,所述的回收水管上端与槽体贯通,回收水管的下端连接回收水池,所述的回收水池安装在地面基础之下。回收水池内设置搅拌器;所述的搅拌器由电机变速箱Ⅱ驱动。回收水池中的回收水分别通过水泵Ⅰ和输水管Ⅲ进入混凝土搅拌机,回收水通过水泵Ⅱ和输水管Ⅱ进入接料槽,回收水通过水泵Ⅲ和输水管Ⅰ进入罐车进料斗。
所述的回收水池内设置上水位传感器和下水位传感器。
所述的回收水池上设置加水管,所述的加水管通过水阀与自来水管网连接。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洗车出来的废水中含有的沙、石和水泥浆全部回收再利用,无有一点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2、利用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循环清洗混凝土罐,节约用水,利国利民。
3、废水不外流,既不污染环境又节约运输费用。
4、结构合理,制作成本低,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为对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汽车底盘,2、混凝土罐,3、罐车进料斗,4、输水管Ⅰ,5、罐车排料槽, 6、输水管Ⅱ,7、回收水管,8、接料槽,9、螺旋分离机,9-1、槽体,9-2、槽盖,9-3、转轴,9-4、螺旋叶片,9-5、倾斜支架,9-6、电机变速箱Ⅰ,9-7、出料口,10、沙石仓,11、混凝土搅拌机,12、输水管Ⅲ,13、加水管,14、水阀, 15、上水位传感器,16、下水位传感器,17、回收水池,18、水泵Ⅰ,19、搅拌器,19-1、电机变速箱Ⅱ,20、水泵Ⅱ,21、水泵Ⅲ。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利勃海尔机械(徐州)有限公司,未经利勃海尔机械(徐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