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5612.4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力铁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B22C9/04;C10G73/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8300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石蜡 树脂 回收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处理工艺,尤其属于精密模具的模料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在熔模铸造领域中,利用蜡作为原料,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但使用后的蜡模材料,如何回收并加以利用,是广大厂家急于解决的问题。
随后,出现了名称为一种熔模铸造中蜡模的回收及其设备的专利技术方案,其申请号为201010197127.9,申请日为2010年6月8日,公开日为2011年12月14日。该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回收液体;提供可以容纳回收液体的工作槽;将含有所述铸造蜡模的浇铸腔体置于所述工作槽中;向所述工作槽中的回收液体加热;提供回收装置,以回收熔化成液体状的蜡模。所述回收液体为水。该专利技术方案采用了电加热的方式,利用水来稀释回收料中的无用物质,这种方式,虽然除掉了回收料中的其他杂质,但,对回收料中的颗粒性杂质和碱性物质却没有有效地除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有效除掉回收的石蜡—树脂模料中的碱性物质和颗粒性杂质的工艺方法,并且该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并且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料还可以反复利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A)、向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料中加入回收料重量2%——4%的盐酸HCL;
B)、向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料中加入回收料重量30%——35%的水;
C)、向加入了水和盐酸的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料中通入蒸汽使回收料处于沸腾状态10—15分钟;
D)、将C)步骤得到的回收料静置至少20分钟;并保持温度为80℃—90 ℃得到混合液;
E)将D)步骤得到的混合液自然冷却后,放掉酸水,得到成品蜡板或蜡液。
本发明所述B)步骤中盐酸HCL的PH值为1—1.5。
本发明所述B)到D)步骤应重复1—3次。
本发明在重复B)到D)步骤3次之后,加入回收料重量1%的硅酸钠。
本发明将D)步骤得到的混合液通过150目的筛网过滤。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加入盐酸和水,并利用蒸汽加热,可以和回收料中的硅酸钠充分反应,反应后得到的物质是二氧化硅、氯化钠,二氧化硅为后期模料成型所用,其反应方程式是:Na2SiO3+2HCl=2NaCl+H2SiO3,H2SiO3会很快分解为二氧化硅和水,氯化钠溶于水中排掉,因此,可以中和回收料中的碱性;如采用硫酸,会使铸件含硫成分偏高,致使铸件热碎;另外,盐酸的用量是2%,这是因为,盐酸的作用主要是与硅酸钠反应,而硅酸钠中的Na+离子为2个,盐酸中的Cl-离子是1个,因此,盐酸的用量是2%;
第二、利用蒸汽加热使回收料处于沸腾状态,有效地起到了搅拌的效果,使反应更加充分;
第三、重复B)到D)步骤1—3次,是由于在第一次反应后,除掉的酸水的PH值小于6—7,说明,盐酸的用量偏大,应继续稀释,使除掉的酸水显中性;
第四、在重复B)到D)步骤3次之后,还加入了回收料重量1%的硅酸钠,是由于在通过3次水洗后,如酸水的PH值还小于6—7,加入微量硅酸钠,不但可以中和酸性,还利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硅为后期模料成型所用;
第五、将混合液通过150目的筛网过滤,是可以有效地过滤颗粒性杂质;
第六、将D)步骤得到的混合液自然冷却,水和回收模料会自动分层,除掉水后,根据冷却温度,就得到成品蜡板或蜡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石蜡—树脂模料的回收处理工艺,
A)、向回收料中加入回收料重量2%的盐酸HCL;所述盐酸HCL的PH值为1;
B)、向回收料中加入回收料重量30%的水;
C)、向加入了水和盐酸的回收料中通入蒸汽使回收料处于沸腾状态10分钟;
D)、将C)步骤得到的回收料静止至少20分钟;并保持温度为80℃得到混合液;将得到的混合液通过150目的筛网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力铁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力铁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5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