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料调节阀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4902.7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4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好生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8;F16K1/42;F16K1/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肖哲 |
地址: | 362304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料调节阀,属于物料调节阀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料调节阀大多数包括阀体、阀芯和阀盖,阀体内形成空腔,阀体下部形成阀座,所述阀芯穿过空腔置于阀座上,阀盖固定在阀体上,阀座与外部进液管道相连。这种排料调节阀的阀座是在阀体上加工出恶报,只能一次性使用,阀芯在带有颗粒的介质中二次使用时会卡死或抱死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这种排料调节阀只能一次性使用,在氧压浸出高压釜排料管上使用寿命非常短,甚至两天都不到,从而造成阀门设备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多次使用的排料调节阀。
本发明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排料调节阀,包括阀体,阀芯、阀盖、阀盖压板和阀座,所述阀体内形成一个设有开口的阀腔,所述阀盖通过阀盖压板固定在阀体的上端,所述阀座安装在阀体的下端且与阀腔连通,所述阀芯的一端穿出阀盖,其另一端穿过阀腔接在阀座上。
为了使整个排料调节阀的结构稳定,本发明所述阀盖、阀芯和阀座的中心线重合。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所述阀芯与阀座接触的一端呈圆锥体状,可以使阀芯能很好的接在阀座上,提高整个排料调节阀的调节精度。
本发明所述阀座垂直于阀腔,使两者之间形成垂直结构,方便介质高进低出运行。
本发明所述阀座呈喇叭形,其上端与阀腔的底部连通,其下端伸出阀体,通过喇叭形结构,使液料通过阀座时压力随管道的增大而变小,减少液料对阀座的后接设备的损坏。
本发明所述阀盖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垫片,使阀盖与阀体间的密封性更好。
本发明所述阀腔的开口处设有减压孔板,用于调整阀腔内液体的压力。
本发明所述阀芯伸出阀盖的一端接有弹压结构,用于连动阀芯,使阀芯能上下移动,用以调节阀腔内液料的流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阀座安装在阀体的下端且位于阀腔下方,阀座与阀体采用可分离设置,阀芯在卡死或抱死的情况下能与阀座一起更换,使排料调节阀能重复使用,从而减小了排料调节阀设备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排料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排料调节阀,包括阀体1,阀芯2、阀盖3、阀盖压板4和阀座5,所述阀体1内形成一个设有开口的阀腔6,所述阀盖3通过阀盖压板4固定在阀体1的上端,所述阀座5安装在阀体1的下端且与阀腔6连通,所述阀芯2的一端穿出阀盖3,其另一端穿过阀腔6接在阀座5上。
本发明所述阀盖3、阀芯2和阀座5的中心线重合,可使整个排料调节阀的结构稳定。
本发明所述阀芯2与阀座5接触的一端呈圆锥体状,可以使阀芯2能很好的接在阀座上,提高整个排料调节阀的调节精度。
本发明所述阀座5垂直于阀腔6,使两者之间形成垂直结构,方便介质高进低出运行。
本发明所述阀座5呈喇叭形,其上端与阀腔6的底部连通,其下端伸出阀体1,通过口喇叭形结构,使液料通过阀座5时压力随管道的增大而变小,减少液料对阀座5的后接设备的损坏。
本发明所述阀盖5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垫片7,使阀盖5与阀体间1的密封性更好。
本发明所述阀腔6的开口处设有减压孔板8,用于调整阀腔内液料的压力。
本发明所述阀芯2伸出阀盖3的一端接有弹压结构9,该弹压结构9包括弹压圆筒91、压板92和弹簧93,所述压板92置于弹压圆筒91中,所述阀芯2穿过弹压圆筒91的底部接在压板92上,所述弹簧93的两端分别接在压板92和弹压圆筒91的顶部上,这样在弹压结构9内从下而上形成空气和弹簧双重调节,使阀芯能上下移动,用以调节阀腔内液料的流量。
本发明所述阀盖3上设有倒流孔10,可以防止阀芯2在移动时介质中颗粒物将阀芯2卡死现象。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好生,未经李好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