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仔稚鱼荧光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4552.4 | 申请日: | 2012-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31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高雷;段明;程飞;谢松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仔稚鱼 荧光 诱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灯光诱捕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仔稚鱼荧光诱捕装置,该装置利用荧光棒作为光源来诱捕栖息于不同水深及复杂生境水体中不同规格的仔稚鱼。该便携式仔稚鱼荧光诱捕装置主要适用于科学研究实验。
背景技术
通过鱼类早期资源量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获得鱼类产卵场和早期栖息地的分布、早期资源数量、早期个体生长发育等资料,还可以对鱼类繁殖群体数量进行估算,预测鱼类资源量变动、分析影响鱼类早期存活和种群年际强度的内在机制和环境条件,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采集工具对鱼类进行选择性捕捞是开展鱼类早期资源研究的前提。对仔稚鱼的采集通常使用大型浮游生物网、Bongo网、定置弶网等渔具,使用上述渔具,往往只能在具有一定水深、一定流速、较为宽阔的水面中进行,在湖泊、河湾、水库等生境中的实用性往往受到水草、地形等的限制,大大降低了复杂生境中对仔稚鱼的采集效率,同时,上述渔具的制作成本较高,携带不便,操作费时耗力,亟需开发出一种价格低廉、携带方便且操作简单的高效率鱼类采集装置。
很多鱼类都有朝向光源做定向运动的习性,即正趋光性,在仔稚鱼中表现尤为明显,而且,不同鱼类对光色和光强具有选择性。比如孔雀鱼幼苗对蓝、绿色光有较强趋光性,鳜对黄光有较强趋光性。人们利用鱼类的这一习性设计了多种诱捕装置,例如,“鱼类的诱捕装置的制造方法(ZL02136581.4)”、“海面LED灯光诱捕渔笼(ZL200810199134.5)”和“数码视屏钓鱼具(ZL200610121775.X)”,具有捕获量大、捕获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仅适用于大规格鱼类的捕捞,对仔稚鱼的捕捞效率低;2)如果为灯光诱捕装置配备照明电源和稳压器,其制作、运行和维护成本高;3)由于复杂的结构与较大的体积及重量,导致其携带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仔稚鱼荧光诱捕装置,具有结构合理、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易于清洗、成本低等优点;诱捕目标鱼类的大小可控,水深可选择范围较广,特别是不需要附带电源,尤其适用于科学研究工作中对复杂生境水体中仔稚鱼的采集。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便携式仔稚鱼荧光诱捕装置,它包括浮子、顶板、主容器、荧光棒、荧光棒保护管、底板、漏斗、坠子、尼龙绳。其特征在于:浮子的面积、形状和顶板、底板相同且平行,主体外观呈正长方体,浮子的四角分别钻角孔,尼龙绳分别在一头打结并套上定位圈,从顶板角孔下方穿入,再穿入浮子对应的角孔,套上定位圈后打结,顶板与浮子对应的四角钻相同口径的角孔,顶板中心打孔为荧光棒保护管插孔,用胶水粘固,用来镶嵌荧光棒,将荧光棒保护管的下端粘上圆形透明有机玻璃板封底,有机玻璃底板的任两对角打孔,为坠子连接孔,坠子连接孔和顶板角孔大小相同,通过尼龙绳将该孔和坠子连接,主容器由四根相同规格的透明有机玻璃圆筒组成,每个圆筒都纵切掉1/3,2/3圆筒的缺口面正对荧光棒保护管,将有机玻璃圆筒上端粘到有机玻璃顶板的下方,有机玻璃圆筒下端粘到有机玻璃底板的上方,相邻机玻璃圆筒之间留有缝隙,沿缝隙边缘分别贴上软刺条,漏斗的内径应大于有机玻璃底板的底板中心孔,将外螺旋的上端粘在有机玻璃底板的下方底板中心孔的周围;内螺旋的下端用漏斗塞蒙上网布后塞入封底。
所述的尼龙绳分别在一头打结并套上定位圈,从顶板角孔下方穿入,再穿入浮子对应的角孔,套上定位圈后打结,将浮子和顶板连接,将浮子上方剩余的绳头打结于浮子中心的正上方,然后连接到一根较粗的尼龙绳上,并在较粗的尼龙绳上面做刻度标记。
所述的浮子由聚苯乙烯泡沫板制成。
所述的坠子为铁块、石头、砖头或水泥块等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4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