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浆式加固灌注桩基础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3584.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凤;顾俊颉;余寅;何晖;房岭锋;郑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浆式 加固 灌注 桩基础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基础,尤其是涉及一种注浆式加固灌注桩基础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主要有两种形式,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架空线路本体投资小,输送容量大,一直是输电线路特别是超高压输电线路的主要方式。
输电线路杆塔是支承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和地线并使它们之间以及与大地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杆形和塔形的构筑物,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家电网建设发展全面加快,已建成的输电线路长度从2004年的326215公里发展到2008年的513903公里,其中2005年至2008年分别新建55549、31455、43885、56799公里。到2009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500kV及以上输电项目就达58项。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以及同塔多回线路、紧凑型线路、大截面导线等输电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输电线路杆塔大荷载、大型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大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气候变化复杂异常对杆塔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环保性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研究面临新的挑战。
常规的架空输电线路出线构架往往采用埋入式柱脚节点形式,即在基础顶部留设一个杯口,将人字钢管柱插入杯口中,再采用高一级标号的混凝土填充杯口,填充分两次进行,待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形成强度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导线张挂工作。从施工角度讲,这种方法施工方便,基础施工精度要求不高,但工期长,对于改扩建工程,会造成先后两次停电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少基础的材料用量、缩短的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注浆式加固灌注桩基础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注浆式加固灌注桩基础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压力导管向灌注桩基础的侧面或端面注入水泥固化浆料置换桩侧的泥皮,水泥固化浆料通过渗透固结、胶结泥皮、充填挤密、劈裂加筋作用,加固桩基础四周的土体,即完成对灌注桩基础的加固。
所述的水泥固化剂中包含有膨胀材料。
土体为粗颗粒土时,水泥固化浆料经渗透对土体颗粒的孔隙进行充填、胶结。
土体为细颗粒粘性土时,水泥固化浆料以劈裂注浆的形式对土体进行加筋、挤密、增强和化学胶结,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渗透固结、胶结泥皮、充填挤密、劈裂加筋等作用,加固桩周软弱土体,改善桩土界面条件,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通过提高单桩承载力,达到减少桩的数量,缩短桩的长度或缩小桩的直径的目的,从而减少基础的材料用量,缩短的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2)改善钻孔灌注桩的性能,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注浆后,灌注桩荷载沉降曲线趋于平缓,沉降量明显减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注浆式加固灌注桩基础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压力导管向灌注桩基础的侧面或端面注入水泥固化浆料置换桩侧的泥皮,水泥固化浆料中包含有膨胀材料,通过渗透固结、胶结泥皮、充填挤密、劈裂加筋作用,加固桩基础四周的土体,即完成对灌注桩基础的加固,固化桩端沉渣达到提高基桩承载力的目的。该技术是一个既能增加桩端面积而又不增加桩身混凝土体积,以及不加长桩的长度而又能使桩端坐落在端阻力较大的持力层上的新方法
当土体为粗颗粒土时,水泥固化浆料主要是通过渗透对土体颗粒的孔隙进行充填、胶结。当土体为细颗粒粘性土时,水泥固化浆料主要是以劈裂注浆的形式对土体进行加筋、挤密、增强和化学胶结,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
后注浆灌注桩基础通过渗透固结、胶结泥皮、充填挤密、劈裂加筋等作用,加固桩周软弱土体,改善桩土界面条件,提高了灌注桩的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通过提高单桩承载力,达到减少桩的数量,缩短桩的长度或缩小桩的直径的目的,从而减少基础的材料用量,缩短的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后注浆灌注桩基础克服钻孔灌注桩的一些技术缺陷,改善钻孔灌注桩的性能,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注浆后,灌注桩荷载沉降曲线趋于平缓,沉降量明显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3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