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坐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1436.7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仲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6/02 | 分类号: | B62J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坐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坐型车辆,特别涉及跨坐型车辆的位置灯布置构造者。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跨坐型车辆在其前部的前车壳或车头,设置有在夜间或天色昏暗行车时用以照亮前方的车灯、以及显示车辆行车时的转弯方向的方向灯。此外,还设置有告知他人车辆的存在的位置灯。而在头灯未点亮的情形时,通过跨坐型车辆的位置灯点亮,对向来车或在前方行驶中的车辆的驾驶人、或行人等,还可通过位置灯的光,掌握到跨坐型车辆的存在。
关于头灯与位置灯的布置,有头灯布置于车头,而位置灯布置于前车壳的构成。另一方面,为了能使头灯大型化等的原因,还有将头灯布置于前车壳,同时位置灯还布置于前车壳者。
在前车壳布置头灯与位置灯,则头灯与位置灯将更为接近。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先前的头灯与位置灯双方均布置于前车壳的跨坐型车辆中,仅有位置灯点亮的情形时的被视认性有被充分地考虑到。然而,在位置灯与头灯一起点亮的情形时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即,与头灯的识别性),则未被充分地考虑。这是因为在头灯与位置灯一起点亮的情形时,即使位置灯与头灯的识别性不高,跨坐型车辆整体的被视认性也能充分确保。因此,导致识别头灯与位置灯的必要性未能被意识到,造成先前的跨坐型车辆中,与头灯一起点亮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不高。而跨坐型车辆的位置灯与头灯一起点亮的情形时位置灯的识别性不高,一般认为是因为位置灯与头灯均布置于前车壳的情形时,光量与位置灯多的头灯的光相比较容易进入他人的眼睛内。
在头灯与位置灯均布置于前车壳的跨坐型车辆中,为了要提高头灯与位置灯同时点亮时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可考虑尽量将头灯与位置灯分离而布置的方法。然而,关于跨坐型车辆,简洁小型化的要求很高,因此能布置的空间少。如为了使位置灯与头灯一起点亮时的识别性变得更好而仅单纯地将头灯与位置灯分离布置的话,将使跨坐型车辆的车辆前部大型化,此就设计上而言并不佳。因此,想要一边实现跨坐型车辆的简洁小型化,同时提高头灯与位置灯的识别性,并非易事。
关于提升位置灯的被视认性者,有如专利文献1的日本特开2009-181913号申请案。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布置于车灯光源的正下方的位置灯光源相对于车灯光源向车辆的左右方向错开,而欲实现抑制上下尺寸的增大,同时可提升位置灯的识别性。
图12是显示先前的头灯单元230的前视图。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专利文献1的构成,是在单一的壳体231内收纳了车灯和位置灯而构成车灯单元230,并于车灯光源240的反射器243的下方朝向车宽方向的左右方偏位的位置处设置左右一对位置灯光源260和其反射器261。此外,图12所示的构成中,方向灯250和其反射器251布置于头灯单元230内。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虽然将位置灯光源260从车灯光源的正下方朝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偏位而布置,其中仍旧存在简洁小型化和识别性两者均不足的问题。
具体来说,由于位置灯光源260位于车灯光源240的反射器243的下方,因此造成车灯单元230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此外,其位置灯光源260虽然有偏位,但由于位置灯光源260与车灯光源240位于壳体231内,因此光是从一体成形的单一的透镜234射出,且车灯反射器243与位置灯反射器261在上下方向上大部份重叠,以致造成位置灯光源所射出的光容易被车灯光源所射出的光干扰,以致无法成为可将与车灯的识别性均提升到较佳程度的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者,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兼顾车灯与位置灯与的简洁小型化,进而追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和位置灯的被视认性的跨坐型车辆。并且,根据本发明,即可通过位置灯使跨坐型车辆的大概的车宽为周围的人所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未经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1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