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磨磨辊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1361.2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6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锦;卢军;杭磊;郭宇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恒远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0 | 分类号: | B02C15/00;F16N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2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磨 润滑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立磨磨辊润滑装置。包括磨辊轴、支承磨辊轴的磨辊轴承和套设在磨辊轴承外的端盖,磨辊轴的端部和端盖之间形成润滑腔,磨辊轴上开设有和所述润滑腔连通的进油管和出油管,磨辊轴上开设有平衡气管,所述平衡气管的任一点比其两侧邻近的至少一点要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传统结构相比:润滑进出油管仍然为套管方式设计,除去中间平衡气管后,结构更为简洁,也更加便于制作和安装;平衡内外气压的管道直接在辊轴上钻取,没有向上弯曲的部分,既避免了之前的复杂结构设计及繁琐的安装,又保证了平衡气管的时刻畅通,消除了之前积油堵塞管道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磨磨辊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立磨是现代水泥、煤炭和电力等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粉磨设备,因其占地面积小、耗电小、磨耗低、建设费用低,而且集粉磨、烘干和选粉于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易于操作的优点。
传统的磨辊润滑装置是集进油管、回油管及平衡气管于一体,平衡气管前端通过螺栓固定在磨辊轴前端并竖直向上(如图2)。不仅结构复杂,安装过程繁琐,而且由于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平衡气管前端容易造成松动移位,甚至零件的掉落。且此结构在润滑油站调试和运行时,润滑油易淹没过平衡气管并残留在管道弯节处,致使平衡气管堵塞起不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导致润滑腔内气压升高,回油不畅等问题,从而引起漏油、油位升高,影响磨辊轴承寿命及磨机的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目的在于解决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调试方便,效果好易操作的磨辊润滑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包括磨辊轴、支承磨辊轴的磨辊轴承和套设在磨辊轴承外的端盖,磨辊轴的端部和端盖之间形成润滑腔,磨辊轴上开设有和所述润滑腔连通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其特征在于,磨辊轴上开设有平衡气管,所述平衡气管的任一点比其两侧邻近的至少一点要高。
所述磨辊轴上开设有倾斜向上设置的直通平衡气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传统结构相比:润滑进出油管仍然为套管方式设计,除去中间平衡气管后,结构更为简洁,也更加便于制作和安装;平衡内外气压的管道直接在辊轴上钻取,没有向上弯曲的部分,既避免了之前的复杂结构设计及繁琐的安装,又保证了平衡气管的时刻畅通,消除了之前积油堵塞管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磨辊润滑装置结构图。
图2是传统的磨辊润滑装置结构图。
图中1为出油管、2为进油管、3为平衡气管、4为磨辊轴、5为进油口、6为磨辊轴承、7为润滑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根据图1所示,本发明磨辊润滑装置包括进油管2、出油管1及平衡气管3。润滑油由润滑站通过进油管2道沿磨辊轴4中心进入,通过沿辊轴4径向方向开的进油口5进入润滑腔7对磨辊轴4承进行润滑冷却,再由伸直润滑腔7端部的出油管1将润滑油抽回润滑站,至此完成一次润滑循环。在磨辊轴4上钻取的平衡气管3,工作状态下是倾斜的直管道,没有向上弯曲的部分,即使油位高于平衡气管3在油位回落后也不会有积油的可能,保证了润滑腔7内气压与大气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恒远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恒远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13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