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附片的炮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90653.4 | 申请日: | 201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6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唐小龙;黄志芳;刘云华;刘玉红;刘倩伶;易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P39/00;A61P29/00;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濮家蔚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附片 炮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饮片,具体讲是的制附片的炮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是一味著名和疗效确切的中药材。附子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附子既为有毒中药的代表,亦为临床常用的中药,历代医家特别重视附子的炮制减毒工艺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均为生物碱。其中主要的毒性成分是双酯型生物碱,因此附子炮制的目的就是为去除其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毒性与其结构中的酯键直接相关,此类生物碱的酯键不稳定,加热水解可使其断裂。在炮制过程中,首先是乌头碱水解掉其8位的乙酰基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其毒性约为乌头碱的1/200),再进一步水解掉其14位的苯甲酰基生成乌头原碱(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同时也伴随发生脱氧反应,生成塔拉乌头胺。附子中的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也会发生类似反应。另外,乌头碱类生物碱中8位上的乙酰基还可以被一些脂肪酰基置换生成毒性较小的脂类生物碱(lipo-alkaloid),附子炮制过程中因生物碱被破坏和流失,也可以使毒性降低。
附子的炮制始于我国汉代。自清代开始采用胆巴水浸泡、煮、漂、蒸等方法。中国药典(2010版)沿用了胆巴炮制方法。例如将生附子用食用胆巴水浸泡、煮透、水漂、切片、再水漂、染色、蒸制、干燥即为黑附片。白附片同样亦需经蒸制炮制。因炮制过程需经反复的水浸泡、漂洗等处理,炮制工艺繁琐,方法复杂,可控性差,有效成分损失严重,存在炮制过度之嫌。附子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的减少主要在于胆巴水泡(损失31.6%)、漂片(损失33.6%)、水解(损失16.9%),生物碱总量减少了81.3%,又因为泡、煮、漂、蒸的时间、温度等不同,不同批次附片成分含量相差可高达10倍。此外,胆巴漂洗不尽或残留也是影响附片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有文献报道生附片用水润透后再蒸制,或生附子经蒸制后再切片干燥的加工方法。
公开号CN1785328A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附子的炮制方法,采用水浸阴干烘制法,常温下将附子生品置水中浸泡后,取出阴干,用烘箱高温烘烤后取出,即得制附子。其将附子生品置水中浸泡后会导致有效成分的流失。公开号CN101485746A的中国专利报道了一种附子的炮制方法,是将附子原料去皮后用碱水充分浸润,再采用高温高压设备进行加热减毒处理后烘干,即得附子炮制成品。其将附子用碱水浸润后使炮制品呈碱性,可能会影响后续的中药复方配伍,导致药物煎煮成分的变化。而且,这些文献报道的炮制方法,都是将生附子干品用水或碱水浸泡/浸润后再加热干燥等处理,炮制加工方法较为复杂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制附片的炮制加工方法,既能使所得到的制附片显著降低有毒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同时能有效保留单酯型生物碱及附子强心、升压的有效成分盐酸多巴胺和去甲猪毛菜碱,确保制附片回阳救逆、强心升压药效作用的发挥。
本发明制附片的炮制加工方法,是将生附片在102~240℃温度下进行维持0.25~2小时的热处理后,干燥,即得到炮制后的制附片。
本发明上述炮制方法中所说的生附片,可以包括有润湿状态的生附片或干燥状态的生附片等不同形式。不同形式的生附片进行炮制时还可分别采用下述的优选条件和方式:
对于润湿状态的生附片,如直接由新鲜生附子得到的切片,或是由干燥的附片被水充分润湿后所成的生附片,可直接在102~108℃的水蒸汽湿热条件下进行维持0.5~2小时的热处理。更进一步,热处理优选温度为105℃和/或,热处理时间为保持0.5~1小时。
对于新鲜生附子切片后经晒干或烘干后的干燥状态的生附片,可于140~240℃的干热条件下进行维持0.25~1小时的热处理。更进一步的热处理优选温度为140~200℃。
本发明上述炮制加工方法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如制药工业中的干热灭菌(干热空气烘制)、湿热灭菌(湿热水蒸汽蒸制)等常用设备及方式进行。
本发明上述炮制加工方法,充分利用了附子中酯型生物碱对热不稳定的特点,直接通过加热使其酯键断裂,先热解(水解)掉其8位的乙酰基生成苯甲酰乌头类原碱,再进一步热解(水解)掉其14位的苯甲酰基生成乌头类原碱,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6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蟹池套养沙塘鳢的产卵繁殖巢穴
- 下一篇:儿童约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