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沟埋植物秸秆改良沿海滩涂地的方法及其淋盐抑盐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90448.8 申请日: 2012-03-26
公开(公告)号: CN102612882A 公开(公告)日: 2012-08-01
发明(设计)人: 刘金根;宋青;王建中;徐芹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绿世界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B77/00 分类号: A01B77/00;A01B79/00
代理公司: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代理人: 徐鸣
地址: 215001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植物 秸秆 改良 沿海 滩涂 方法 及其 淋盐抑盐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沟埋植物秸秆改良沿海滩涂地的方法及其淋盐抑盐系统。

背景技术

沿海滩涂农林业综合开发以增加主要农林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最终目标,以土地综合治理、改善农林业生产条件为主要手段。因此,加快沿海滩涂土壤改良进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排除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障碍因子,改善沿海滩涂地恶劣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沿海滩涂持续和谐发展,既是生态恢复的基础,也是沿海滩涂农林业综合开发的关键。迄今,我国治理和利用盐渍土基本上有两种途径:一是改良土壤以适应植物生长。但这种做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淡水资源不足,因而可利用盐土的规模和效果长期难以有大的突破。二是引种适应盐渍环境的植物改良盐碱土。该方法不是通过大量投入来改变水土性质和生态环境,以适应植物生长,而是采用发掘、引进、筛选、培育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耐盐植物进行盐碱地改良的一种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在盐碱地的利用与治理改良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单项技术,具备了一定技术储备。但由于各地在盐碱障碍类型、自然气候资源、经济社会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别,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盐碱地改良时难以统一使用标准的农林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及其应用模式,因而许多技术措施离规模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迄今为止,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可以归纳为:物理法(有时也称为工程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改良法主要是采取工程措施,如开沟洗盐和客土法,尽管效果明显,但成本太高,淡水需求量也非常大。化学改良法主要是施用有机肥或土壤化学改良剂,虽然见效也快,但环境风险会上升。生物技术改良法虽然也有效,但见效慢。由此可见,技术措施得当与否,是决定土壤改良效果的核心,也是早期开发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发挥上述滩涂盐碱地改良方法的优势、又能规避上述改良方法各自缺陷的沿海滩涂地改良技术方法以及利用该技术方法设计的沿海滩涂地改良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沟埋植物秸秆改良沿海滩涂地的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技术方法包括:

(1)排水淋盐技术:在沿海滩涂盐碱地上设置排水淋盐通道,并保持该排水淋盐通道不被泥沙淤积;使所述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淋溶,并随水流进入所述的排水淋盐通道,通过该排水淋盐通道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出;

(2)抑制返盐技术:设置水流汇集设施,并保持该水流汇集设施不被泥沙淤积,该水流汇集设施与上述步骤(1)所述的排水淋盐通道连通,所述的排水淋盐通道中流过来的水流进入所述的水流汇集设施,通过该水流汇集设施将所述水流中的盐分输送到深层土壤中。

上述步骤(1)中所述的使所述沿海滩涂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淋溶,是采取大水漫灌或者利用自然降水方式使土壤中的盐分淋溶,优选的盐分淋溶是采用自然降水的方式。

上述步骤(1)所述的排水淋盐通道是在所述的沿海滩涂盐碱地上按照行距不大于6米设置排水淋盐沟,并在该排水淋盐沟内放置植物秸秆,所述排水淋盐沟的深度不小于40厘米、宽度不小于20厘米。

上述步骤(2)所述的水流汇集设施是沿着所述的排水淋盐通道每间隔不超过50米设置一个抑制返盐竖井,并使其与所述的排水淋盐通道连通,所述的抑制返盐竖井口径不小于1米,抑制返盐竖井深度不小于1.5米,该深度是以抑制返盐竖井所在地面为基准的,所述的抑制返盐竖井内放置植物秸秆,并使所述的植物秸秆露出地面不低于20厘米。

所述排水淋盐沟内应填满植物秸杆。

所述的放置在所述排水淋盐沟或者所述的抑制返盐竖井内的植物秸杆是不易腐烂的植物秸秆。

所述的不易腐烂的植物秸杆是指草本植物或者树木枝条。

所述的放置在抑制返盐竖井内的植物秸杆是沿着竖井高度方向顺势竖立放置在所述竖井内的。

实现本发明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沟埋植物秸秆改良沿海滩涂地的淋盐抑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排水淋盐沟和抑制返盐竖井,所述排水淋盐沟按照行距不大于6米设置在所述的沿海滩涂盐碱地上,所述排水淋盐沟的深度不小于40厘米、宽度不小于20厘米,所述排水淋盐沟内放置植物秸秆;沿着所述的排水淋盐沟每间隔不超过50米设置一个抑制返盐竖井,该抑制返盐竖井与所述的排水淋盐沟连通,所述的抑制返盐竖井的口径不小于1米,深度不小于1.5米,该深度是以抑制返盐竖井所在地面为基准的,所述抑制返盐竖井内放置植物秸秆,并使所述植物秸秆露出地面不低于20厘米。

所述排水淋盐沟内应填满植物秸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绿世界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绿世界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4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