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的通信方法、服务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9712.6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杭程;吴浩;任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文本 传输 协议 通信 方法 服务器 终端 | ||
1.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终端请求向终端发送第一时间戳;
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请求信息;所述网络请求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和对应的时间戳密文;所述时间戳密文由终端根据预置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
按所述预置加密算法验证所述时间戳密文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所述网络请求信息为无效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验证所述网络请求信息中的第一时间戳与当前时间的间隔是否在有效期内,若超出,则所述网络请求信息无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加密算法为签名加密算法,
所述终端根据预置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时间戳密文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签名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第一数字签名组成时间戳密文;
所述验证所述时间戳密文是否有效包括:
按所述签名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第二数字签名;
验证所述第二数字签名与所述时间戳密文对应的第一数字签名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所述时间戳密文无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加密算法为对称加密算法,
所述终端根据预置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时间戳密文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对应的密钥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间戳密文;
所述验证所述时间戳密文是否有效包括:
使用所述对称加密算法对应的密钥对所述时间戳密文进行解密获取其中的时间戳信息作为第二时间戳,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戳与网络请求信息中的第一时间戳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所述时间戳密文无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加密算法为非对称加密算法,
所述终端根据预置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时间戳密文包括:
终端根据所述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对应的公钥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间戳密文;
所述验证所述时间戳密文是否有效包括:
服务器使用与所述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应的私钥对所述时间戳密文进行解密获取其中的时间戳信息作为第二时间戳,判断所述第二时间戳与网络请求信息中的第一时间戳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所述时间戳密文无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的网络请求信息中还包括由终端生成的凭证标识;且
所述包含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还包括所述凭证标识;所述算法因子由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凭证标识按预设规则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请求信息之前还包括:
收到终端的凭证请求信息;
生成与所述凭证请求信息对应的凭证标识;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凭证标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的网路请求信息中还包括所述凭证标识;
所述包含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还包括所述凭证标识;所述算法因子由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凭证标识按预设规则组成。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凭证标识动态有效,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发送的网络请求信息中包括凭证标识,则服务器验证该凭证标识是否有效,若无效,则所述网络请求为无效请求。
10.一种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网络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服务器获取第一时间戳;
向服务器发送网络请求信息;所述网络请求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和对应的时间戳密文;所述时间戳密文是根据预置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置加密算法为签名加密算法,
所述根据预置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时间戳密文包括:
根据所述签名加密算法对包含所述第一时间戳的算法因子加密生成第一数字签名组成时间戳密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71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访问预设网络地址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能量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