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6594.3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9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侯向宏;刘勇;王朝阳;王建杰;赵志廉;杨城;沈荣顺;朱长胜;王蒙;于春英;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6/08 | 分类号: | G05D16/08;G01F23/74;H01F27/1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61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真空 注油 自动 停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装置,特别是用于主变真空注油工序的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
背景技术
主变真空注油是变压器大修和基建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工序之一,它直接影响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主变真空注油时,检修人员观察不到变压器内部真实的油位,只能以注油量、真空计的变化情况来粗略估计变压器注油的大概位置,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注油油位过低,变压器的器身没有完全浸没在油中,解除真空后空气进入油箱,潮气进入绝缘层降低变压器性能指标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注油油位过高,造成压力释放器动作喷油,而且变压器油进入真空泵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严重时会损坏真空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达到预定高度后能自动报警和停止注油的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其特别之处是:它包括支架、第一干簧管、第一浮筒、第二干簧管、第二浮筒和法兰盘,支架固定在法兰盘下部,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由高至低分别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浮筒位于第一干簧管下部、与支架铰接,第二浮筒位于第二干簧管下部、与支架铰接,第一、第二浮筒上设有磁性片。
上述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所述第一、第二浮筒结构相同,分别由浮筒柄部和浮筒体组成,浮筒体为斗状,其底角为圆弧过渡面,所述磁性片设置在浮筒体靠近干簧管的外侧壁处,所述浮筒柄部末端设有配重螺母。
上述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所述法兰盘下部设有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其中,第一接线柱经导线内接第一干簧管、外接注油断电回路,第二接线柱经导线内接第二干簧管、外接注油报警回路。
上述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所述第一浮筒、第二浮筒与竖直方向夹角α为30-45°。
上述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杆,各限位杆分别位于第一、第二浮筒的铰轴后部。
上述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所述法兰盘下部设有密封垫。
本发明针对主变真空注油,油位高低不易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种变压器真空注油自动停止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变压器顶部开口部位,变压器真空注油时,可根据油位发出报警并停止注油,使用该装置可有效防止因油位低造成变压器芯体受潮的弊端,有利于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该装置还能防止在注油时因油位过高出现跑油现象,能够减少变压器油的损耗,防止注油设备损坏。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号表示如下:1.法兰盘;2.密封垫; 3.第一接线柱;4.第一干簧管;5.第一浮筒;6.第二接线柱;7.第二干簧管;8.第二浮筒;9.磁性片;10.支架;11. 注油断电回路;12. 注油报警回路;13.限位杆;14.配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发明包括支架10、法兰盘1,用于控制注油断电回路的第一干簧管4、第一浮筒5,用于控制注油报警回路的第二干簧管7、第二浮筒8。支架10固定在法兰盘1下部,第一干簧管4、第二干簧管7由高至低分别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浮筒5位于第一干簧管下部、与支架铰接,第二浮筒位8于第二干簧管下部、与支架铰接,第一、第二浮筒上设有磁性片9。
仍参看图1、图2,所述法兰盘1下部设有第一接线柱3、第二接线柱6,其中,第一接线柱3经导线内接第一干簧管4、外接注油断电回路11,第二接线柱6经导线内接第二干簧管7、外接注油报警回路12。注油报警回路12和注油断电回路11分别与报警设备、断电设备相连(图中未显示)。为保证密封性,在法兰盘1下部设有密封垫2。
参看图3,所述第一浮筒5、第二浮筒8结构相同,它们分别由浮筒柄部和浮筒体组成,浮筒体为斗状,其底角为圆弧过渡面,所述磁性片9设置在浮筒体靠近干簧管的外侧壁处。本发明所设计的浮筒结构形状既可以在真空状态下承受一定的压力,又能够随油位上涨而灵活动作。在浮筒柄部末端设有配重螺母14,可以通过调整配重螺母的质量,使两浮筒在未浮起的自然状态下与竖直方向夹角α为30-45°。本发明的浮筒设计为杠杆式,且选择合适的自然状态角度,较之直接升降式浮筒,动作灵敏而不容易被卡死,而后者则容易出现故障。而且,若浮筒与导向部件之间的间隙过大,会影响干簧管的动作灵敏度,若间隙过小,灵敏度波动虽然变小,但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出现卡死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供电公司,未经沧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65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