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式双输出的同轴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6147.8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4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佟宇;康仁科;朱祥龙;董志刚;赖国辉;郭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20 | 分类号: | H02K7/2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关慧贞 |
地址: | 116024***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输出 同轴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同一轴线上的两根输出轴的一体式双输出同轴电机。
背景技术
同轴电机的每根输出轴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每根输出轴独立控制,即每根轴输出的转速和转矩相互独立,主要应用于对电机空间尺寸和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场合。如专利CN201010003554.9中涉及的一种同轴电机组,多组电机相互串联并在同一轴线上输出,具有实心旋转轴的电机的旋转轴穿过具有中空旋转轴的电机的旋转轴,各组电机相互独立,除前端第一电机外,其余各电机的输出轴悬伸长度较大,径向刚度较低,此外,由于各电机通过法兰进行定位,各旋转轴的同轴度较低,结构不够紧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发明一种一体式双输出的同轴电机。该电机具有结构紧凑,输出轴径向刚度大,且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和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的同轴度高,体积小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双输出的同轴电机,其特征是,同轴电机由前置电机5、后置电机10、壳体4、前端盖组件24、后端盖组件25组成;所述的壳体4为筒状结构两端开口,中部有隔板将筒状结构壳体分为左右两个内腔,前置电机5装在筒状结构壳体4的左内腔中,后置电机10装在筒状结构壳体4的右内腔中;在隔板上加工有左中心孔26和右中心孔27;滚动轴承B16安装在隔板左中心孔26中,后置电机调整环17和滚动轴承C18依次安装在隔板右中心孔27中;
所述的前置电机5由前置电机定子6、前置电机转子7和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组成;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为阶梯状空心轴,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左端内孔通过球轴承13安装在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1的左半部,球轴承13通过孔用挡圈12轴向定位;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右端外径装在滚动轴承B16中,前置电机转子7和前置电机定子6依次安装在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中部;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左端外径装在滚动轴承A15中,并由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上的轴肩轴向定位;
所述的后置电机10由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1、后置电机定子8、后置电机转子9组成;所述的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1为实心轴,在它的右半段上依次安装有后置电机转子9和后置电机定子8;用挡圈A19和挡圈B20分别给安装在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1上的滚动轴承C18和滚动轴承D21轴向定位;
所述的前端盖组件24由带有中心孔的前端盖3和装在前端盖3中心孔中的前置电机调整环14、滚动轴承A15组成,前端盖3通过螺钉A22,固定在壳体4的左端;所述的后端盖组件25由带有中心孔的后端盖11,和装在后端盖11中心孔中的滚动轴承D21组成,后端盖11通过螺钉B23固定在壳体4的右端。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通过在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1和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之间安装球轴承13,有效地提高了同轴电机的径向刚度。本发明具有输出轴径向刚度大、组合精度高和结构紧凑等特点。此外滚动轴承B16和滚动轴承C18都安装于同一壳体上,保证了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1和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的同轴度。共用壳体结构缩短了同轴电机的轴向长度,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体式双输出的同轴电机剖面图,图2本发明的同轴电机外观图。其中:1后置电机转子输出轴,2前置电机转子输出轴,3前端盖,4壳体,5前置电机,6前置电机转子,7前置电机定子,8后置电机转子,9后置电机定子,10后置电机,11后端盖,12孔用挡圈,13球轴承,14前置电机调整环,15滚动轴承A,16滚动轴承B,17后置电机调整环,18滚动轴承C,19挡圈A,20挡圈B,21滚动轴承D,22螺钉A,23螺钉B,24前端盖组件,25后端盖组件,26左中心孔,27右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一体式双输出的同轴电机的剖面图,图2为图1所示同轴电机外观图,一组螺钉A22将前端盖3固定到壳体4上,一组螺钉B23将后端盖11固定到壳体4上。
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机是将前置电机5和后置电机10有机地结合到同一轴线上而构成的,同轴电机的壳体4为筒状结构,两端开口,中部有隔板将筒状结构分为左右两个内腔,前置电机5装在筒状结构隔板的左内腔中,后置电机10装在筒状结构隔板的右内腔中;在隔板上加工有左中心孔26和右中心孔27;滚动轴承B16安装在隔板的左中心孔26中,后置电机调整环17和滚动轴承C18依次安装在隔板的右中心孔2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6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