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催化氧化加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424.3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蔡强;蔡超;蔡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高汇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63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催化 氧化 加微电 解法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废水的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催化氧化加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高盐高浓度高COD废水的传统处理工艺中,特别是针对橡胶促进剂M、DM、NS、CZ等高难度废水处理中,常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单纯用芬顿法处理废水,这种工艺的处理成本高并且产生较多的铁污泥,限制了芬顿法的推广应用;二是芬顿强化铁屑内电解工艺法,这种工艺的缺点是:铁屑在容器内运行3个月左右后会出现结块板结,需重新更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大劳动强度,不适于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催化氧化加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其反应速度快、工艺流程简单、使用寿命长、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和处理效果稳定。
本发明所述的多级催化氧化加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预处理:首先对流入调节池的废水进行三级布袋过滤,再采用曝气法进行预处理工艺,废水COD能降解500~700mg/L;
曝气法按照常规工艺进行,利用溶气装置产生的溶气水中的微细气泡,与水中的微细悬浮颗粒粘合在一起,随着气泡升到水面,形成浮渣,使水中微细悬浮颗粒得到去除。
具体操作步骤:
用PPR管子按照每平方米4个曝气头均匀铺在池底,汇到支管上,再汇到总管,然后接到罗茨鼓风机上。
二、曝气酸析:用酸调节剂将步骤(一)经预处理的废水的PH值调节为3~4,曝气酸析后进入纤维球过滤器过滤,将酸析出的生成物过滤掉,废水COD能降解200~400mg/L;
曝气酸析工艺:用硫酸调节PH=3~4进行酸化,目的是将水中的M、DM等有机物分离出来。
具体操作步骤:
在酸析罐底铺设直径25公分的PPR管子,按照5厘米距离钻孔布均匀,汇到支管上,然后通过支管接到罗茨鼓风机上,在进水的同时滴酸调PH=3~4并进行曝气氧化。
三、微电解:将步骤(二)过滤后的废水采用低进高出的方式,进入装有微电解填料的反应塔,利用微电解填料产生“原电池”效应,对废水进行处理;
微电解填料反应塔结构:微电解系统由微电解池、配水系统、鼓风系统和加药系统组成,根据用户要求进行配置。
1、加药系统
加药系统部分根据建设单位对微电解池的进出废水做调整使用的装置,提高微电解池的处理效果。
2、鼓风系统
鼓风系统部分由风机、管路和阀门等组成,风压根据不同的微电解池和管路做调整,风量由设计单位确认。
3、配水系统
配水系统部分由提升泵、流量计和管路等组成。
微电解填料是一种多元催化氧化填料,它由多元金属合金融合催化剂并采用高温微孔活化技术产生而成,属于新型投加式无板结微电解填料。优点:1、由多金属融合多种催化剂通过高温熔炼形成一体化合金,保证“原电池”效应持续高效,不会象物理混合那样出现阴阳极分离,影响原电池效应。2、构架式微孔结构形式,提供了极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水气流通到,对废水处理提供了更大的电流密度和更好的催化反应效果。3、活性强,比重轻,不钝化、不板结,反应速度快长期运行稳定有效。4、针对不同废水调整不同比例的催化成分,提高了反应效率,提高了对废水处理的应用范围。5、填料对废水的处理集氧化、还原、电沉积、絮凝、吸附、架桥、卷扫及共沉淀等多功能于一体。6、处理成本低,在大幅度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7、配套设施可根据规模和用户要求实现构筑物式和设备化,满足多重要求的反应塔,利用微电解填料产生“原电池”效应,对废水进行处理;
微电解填料由潍坊普菌沃润环保有限公司生产。
微电解填料规格:1cm*3cm,形式多样,有颗粒球型、多孔柱形及其他,大小可定制。比重:1.0吨/立方米,比表面积:12平方米/克,空隙率:65%,物理强度:1000kg/c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高汇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高汇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