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相乳酸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5311.3 | 申请日: | 2012-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3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喆;崔耀军;张成伟;王新;刘清华;陆德营;李志民;葛大森;刘金聚;孟科华;张树银;朱首林;孙自华;胡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59/08 | 分类号: | C07C59/08;C07C5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47715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萃取中用的有机萃取相,特别涉及重相乳酸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乳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及化工原料,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精制乳酸的市场缺口大(如生产乳酸盐类、酯类和聚乳酸等都需要精制乳酸为原料)。但乳酸精制过程中,会产生原料总质量15%的重相乳酸(重相乳酸:是普通乳酸在精制过程中,一部分乳酸被蒸馏出来,称为精制乳酸;而残留的乳酸和原乳酸中的糖、色素、蛋白等被称为重相乳酸,又叫黑乳酸;由于其只能用于小规模饲料生产企业,故又称之为饲料级乳酸;重相乳酸中乳酸含量一般为75-85%)。
重相乳酸的用途窄,且用量小,在市场上难以销售。即使利用传统方法对重相乳酸进行再加工生产乳酸,重相乳酸中仍旧会有5-8%的乳酸不能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况且,对重相乳酸进行再加工生产出乳酸的成本高于乳酸的销售价格,反而得不偿失。这也间接造成精制乳酸价格昂贵,同时还制约着乳酸精加工的生产规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相乳酸处理工艺,能够将重相乳酸中的大部分乳酸提取到有机相中,使得利用重相乳酸可以生产精制乳酸,并且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重相乳酸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稀释:将重相乳酸稀释至乳酸的质量分数为10-60%;
(b)炭柱脱色:炭柱中装填颗粒炭,炭柱脱色后得到待萃取重相乳酸;
(c)萃取:有机萃取相由萃取剂、溶剂和相调节剂组成,萃取剂为酰胺类化合物或酰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溶剂为液体石蜡,相调节剂为醇类化合物或醇类化合物的混合物,萃取剂、溶剂和相调节剂三者的质量之比(5.5-6.5)∶(2.5-3.5)∶(0.5-1);有机萃取相与待萃取重相乳酸的质量之比为(1.1-1.5)∶1,萃取操作温度为20-70℃;将乳酸有选择性地转移到有机萃取相中形成负载有机相,使重相乳酸中的杂质与乳酸得到有效分离;水相经过反渗透膜处理后,透析液用于稀释初始原料重相乳酸;浓缩液在IC生物反应器中分解生产沼气,用于饲料烘干的热源。
上述重相乳酸处理工艺,步骤(a)中将重相乳酸稀释至乳酸的质量分数为20%-30%;步骤(c)中萃取剂、溶剂和相调节剂三者的质量之比6∶3∶0.8;有机萃取相与待萃取重相乳酸的质量之比为1.15∶1,温度为30-45℃。
上述重相乳酸处理工艺,步骤(c)中相平衡时间为25-50min。
上述重相乳酸处理工艺,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为氢、链烃基或脂环烃基,R2为氢、链烃基或脂环烃基,R3为氢、链烃基或脂环烃基。
上述重相乳酸处理工艺,R1、R2和R3均为烷烃基。
上述重相乳酸处理工艺,醇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I)所示的结构:
其中R4为氢、链烃基或脂环烃基,R5为氢、链烃基或脂环烃基,R6为链烃基或脂环烃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另辟蹊径,采用重相乳酸为原料生产乳酸和乳酸盐,加入有机萃取相,将乳酸有选择性地转移到有机相形成负载有机相,使杂质与乳酸得到有效分离。对于负载有机相的后续处理制取乳酸盐及利用乳酸盐制取乳酸,可以采取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进行。现有技术已有将有机相中的乳酸转化为乳酸盐的方法,同样适用于本专利中得到的负载有机相,本专利在此不再详述。采用重相乳酸为原料,解决了精制级乳酸的制约因素,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重相乳酸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稀释:将重相乳酸稀释至乳酸的质量分数为20%;
(b)炭柱脱色:炭柱中装填颗粒炭,炭柱脱色后得到待萃取重相乳酸;
(c)萃取:有机萃取相由萃取剂、溶剂和相调节剂组成,萃取剂为酰胺类化合物,溶剂为液体石蜡,相调节剂为醇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为CH3(CH2)3-,R2为氢,R3为CH3(CH2)3-。
醇类化合物具有如下式(II)所示的结构:
其中R4为氢,R5为氢,R6为CH3C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5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漏勺勺体成型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X光图像的元器件封装气泡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