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4171.8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姜允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7/10 | 分类号: | G01N7/1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3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气体 透过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隔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材料的有机气体渗透性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气体透过率测试属于阻隔性检测中的高端技术,渗透池是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的主要部件,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渗透池下腔。薄膜有机气体透过率的测试原理是将膜片放置于渗透池下腔上,然后在膜片上方安装渗透池上腔,渗透池下腔与渗透池上腔组成整个渗透池。在膜片一侧(渗透池上腔)对试验气体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其另一侧(渗透池下腔)使用真空泵抽真空,然后向渗透池上腔通入一定压力的测试气体,这样试样两侧的测试气体就具有一定的压力差使得测试气体能从膜片的高压侧渗入低压侧。通过设置在渗透池下腔的计量管收集渗透过膜片的气体,然后再通过载流气体将收集到的气体送入检测器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由分析数据计算薄膜的有机气体透过率。
渗透池下腔是影响到测试数据是否准确的关键,主要影响因素有管路连接以及管路自身的密封性、管路的体积、以及管路布局是否合理。现有技术的渗透池下腔管路容易出现密封性不好、导致出现泄漏,由于泄漏而进入下腔管路中的气体会影响检测数据,成为影响试验的最大干扰因素;管路的体积是需要参与计算的一个因素,由于管路布局不合理,给最终用于计算的管路体积带来变化。而且在这种测试方法中,计算测试数据是在默认采样量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用计量管收集的测试气体量精确度能直接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再现性,尤其是通常在进行采样时测试下腔仍处于较高的真空状态。对于目前的气体渗透分析装置测试结构,这几个问题相当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管路连接以及管路自身的密封性差、容易泄漏,管路布局不合理造成管路的体积变化而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机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该装置管路集成结构块体积小、结构紧凑,具有结构简单,原理清晰,应用方便,定量准确的优点,解决了在测试薄膜气体渗透性能时取样量不准、取样困难、进样精度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气体透过率测试装置,包括定量取样装置,渗透池,检测装置,所述定量取样装置包括阀I、阀IV、多工位连通阀、定量装置及它们间的各部分连接管路,以及定量取样装置与检测装置间的连接管路;渗透池被样品分为渗透池上腔与渗透池下腔,所述渗透池下腔包括结构块、阀、通孔,渗透池下腔通过定量取样装置将渗透池和检测装置连接起来,所述结构块设有渗透气孔、采样孔、真空泵气孔和载气输入孔;渗透池通过定量取样装置和检测装置连接。
所述渗透气孔通过通孔IV与阀I连接,所述采样孔通过通孔III与通孔I连接,通孔I分别与阀I和阀II连接,所述真空泵气孔通过通孔V与阀II连接,所述载气输入孔通过通孔VI与阀III连接,所述阀III与通孔II连接,通孔II与通孔I连接,通孔I分别与阀I和阀II连接。
所述渗透气孔、采样孔、真空泵气孔、载气输入孔设在结构块的同一侧面上,或分别设在不同的侧面上,或任意两者在同一侧面而其余分别在不同的侧面上,或任意三者在同一侧面而其余在不同的侧面上。
所述的结构块为金属块、塑料块或陶瓷块。
所述多工位连通阀管口数量至少为六个。
所述定量装置外部设有定量装置温控装置。
所述多工位连通阀外部设有多工位连通阀温控装置。
所述定量装置与多工位连通阀间的连接管路、多工位连通阀与阀IV间的连接管路以及多工位连通阀与检测装置间的连接管路中至少有一处连接管路上设有管路温控装置。
所述定量装置温控装置,多工位连通阀温控装置以及各管路温控装置包括液体温控装置,或空气温控装置,或金属加热管,或金属加热丝以及保温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4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测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培育耐旱植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