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塑料制成的综丝及由箔带制造该综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3606.7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C.格特;M.古森科;A.费勒;R.格罗斯曼;B.明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C9/02 | 分类号: | D03C9/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雨;杨炯 |
地址: | 德国阿尔***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制成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综框的综丝。该综丝具有综丝体,该综丝体在大致其纵向方向的中心具有保持经纱的导纱眼。由综丝控制的经纱通过综框的运动来定位以便开启或关闭梭口。
背景技术
综丝承受较大应力。现代织机以高速运转,这意味着综框和设置在综框上的综丝被剧烈地加速和减速。由导纱眼引导的经纱以及穿过邻近的两条综丝之间到其他综框的经纱相对于综丝运动,这导致对综丝磨损。取决于用于经纱的纱线,这会导致综丝极快速的磨损。必须更换综丝,而这导致大型且昂贵的停台。
在CH 601 523 A5中描述了一种综丝,其中综丝体由扁钢件或由双层钢丝构成。在综耳的区域中,塑料材料以这样的方式喷射到扁钢件上,即其至少涂覆到综耳与综框的综丝支承轨道实现接触的那些区域上。这样实现了阻尼和噪声降低。
EP 0 403 429 A1还描述了完全由塑料制造综丝的可能性。这里塑料材料用作结合到由各种纤维股组成的编织软管的塑料基体。为了制造综丝,该复合材料制造为散存料,并且切割为期望的长度。然后通过热塑性成型工艺产生导纱眼和综耳。
另外一种由塑料制造的综丝从EP 2 224 046 A1已知。该塑料综丝的特征在于导纱眼的区域中的引导面的特殊形状。
此外,DE 10 2005 030 632 A1公开了一种塑料综丝,其导纱眼由在侧面的两个相互偏置薄板限界。在上面和下面,邻近导纱眼设置加厚的斜坡状区域。它们的目的在于将邻近综丝互相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允许穿过两条邻近综丝之间的经纱在外面上缓和地滑过。
发明内容
因此,在这些已知综丝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够经济地制造的轻质耐磨综丝。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综丝的综丝体由多种不同的塑料或复合材料制造。所述综丝体包括沿着综丝体的长度彼此相邻的至少两个纵向段,并且有利地包括三个至五个之间的纵向段。综丝体直接彼此相邻的两个纵向段由不同的塑料或复合材料构成。
所述塑料或复合材料可以是导电性的或可以结合有导电性部件,以便防止塑料综丝获得静电电荷。当综丝处于其工作位置时,综丝的导电性部件产生到至少一个导电性综丝支承轨道的电连接,以便允许通过综框的综丝支承轨道放电,从而防止综丝体的静电充电。塑料综丝的整个主体可以由导电性塑料或复合材料构成,或者多层综丝的仅单层可以是导电性的。例如,导电层或综丝体作为整体可以由包含非导电性的塑料基体并与由例如金属和/或石墨构成的导电性附加元件结合的复合材料构成。附加元件可以由例如长纤维和/或所谓的单晶纤维和/或纳米管和/或类似材料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综丝体可以至少在导纱眼的段和/或区域中具有在其两个平坦面的外表面上的金属层。这样减少了综丝体的磨损,尤其在其接触经纱的区域中。金属层可以互相电连接,并且当综丝处于其工作位置时可以产生到至少一个导电性综丝支承轨道的电连接。
这样,对于综丝体的每个纵向段能够使用塑料或复合材料,其具有该纵向段需要的特性。例如,结合有导纱眼的纵向段可以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其比用来制造综丝体的其他纵向区域的塑料或复合材料更耐磨。在综耳区域中,可以使用塑料或复合材料,其相对于综丝支承轨道具有良好的滑动特性,并且具有高韧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综丝具有两个纵向段,其沿着综丝体的纵向方向互相会合并且具有不同的厚度。厚度是垂直于带状综丝体所在的平面测量的。从而能够使单个纵向段的厚度适应于它们的功能。例如,导纱眼的由于经纱而承受较大磨损的区域可以比相邻纵向段厚。设置有综耳的端部处的纵向区域也可以制作得比相邻纵向段厚。这是因为在那里综丝由于综耳相对于综丝支承轨道的游隙而再次承受增大的应力。
上面提及的两个实施例也可以组合,以便相邻纵向段可以不仅具有不同的厚度而且可以包含不同的塑料或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罗兹-贝克特公司,未经格罗兹-贝克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6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