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熟料窑外预分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3221.0 | 申请日: | 2012-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3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乐;盛赵宝;汪克春;轩红钟;张中建;邵明军;井上一郎;曹齐来;朱智平;潘胡江;徐学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43 | 分类号: | C04B7/43;F27B15/00;F27B15/02;F27B15/10;F27B15/08;F27B15/1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7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熟料 窑外预 分解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水泥熟料烧成设备的改进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熟料窑外预分解系统。
背景技术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分解炉)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高效、优质、低耗、环保。
窑外预热预分解技术作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核心技术,对推动水泥生产技术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出现以后,使水泥生产能耗大幅度降低、生产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我国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发展较晚,通过国外水泥装备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研发出国产水泥装备,并逐步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尽管我国水泥装备技术发展迅速,但生产技术指标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也面临着优质煤资源逐渐减少和环境要求日益提高的问题。
由于优质煤资源的减少,目前我国水泥厂用煤大多为挥发份较低的无烟煤,水泥熟料烧成系统存在煤粉后燃烧现象,窑系统生产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泥熟料窑外预分解系统,其目的是使窑尾预热预分解系统实现高效低阻、节能环保和运行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水泥熟料窑外预分解系统,包括旋风筒、分解炉,所述的旋风筒从顶部至底部分别为一级旋风筒、二级旋风筒、三级旋风筒、四级旋风筒和五级旋风筒;所述的一级至五级旋风筒为两列分布,其中一级旋风筒为每列两个,二级至五级每列一个。
所述的分解炉从上至下分别为混合室、辅助喷腾床、旋流室和喷腾床,所述的喷腾床的下部为高温烟气进口。
所述的旋风筒自上至下包括涡壳、圆柱体、圆锥体,所述的涡壳内设内筒,所述的涡壳的外侧设置进风口。
所述的一级旋风筒和五级旋风筒的结构为所述的旋风筒设有锥体扩径结构,所述的锥体扩径结构为:所述的圆锥体分为上锥体和下锥体,所述的上锥体与下锥体均为大端朝上、小端朝下;所述的上锥体与下锥体同轴连接并相通,所述的下锥体的大端直径大于上锥体的小端直径;所述的下锥体的上端口与所述的上锥体之间设水平的密封端面。
所述的进风口的底部设有倾斜面,所述的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是从外向内、从高到低,使所述的进风口的两侧面的形状为五边形。
所述的辅助喷腾床连接所述的混合室与旋流室,并在直径方向形成收缩。
所述的喷腾床由所述的高温烟气进口至旋流室方向,形成直径由小到大的锥度。
所述的分解炉设有两个三次进风口,在所述的分解炉的横截面上,按所述的分解炉的中心对称分布,从所述的旋流室的底部水平旋切入炉。
所述的分解炉设有三个生料进口,其中一个设在所述的旋流室的上部,通过下料管斜向下通入炉内;另外两个分别设在所述的三次风进口处,通过下料管斜向下、向炉内方向通入三次风进口。
所述的分解炉设有四个煤粉喷口,其中两个设在所述的喷腾床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另外两个与所述的三次风进口的高度相同,与三次风进口间隔分布。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高效低阻型旋风筒和低NOx环保型分解炉,并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技术相结合,提高煤粉燃烬率和生料分解率;提高收尘效率,降低预热器出口粉尘浓度;减少废气排放,降低预热器出口NOx含量;降低系统阻力,提高系统效率;增强了对劣质煤的适应性;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一级旋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二、三、四级旋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五级旋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分解炉结构示意图;
图5为窑尾预热预分解系统工艺流程图;
图中标记为:
1、内筒,2、涡壳,3、圆柱体,4、圆锥体,5、上锥体,6、下锥体,7、锥体扩径结构,8、进风口,9、分解炉,10、辅助喷腾床,11、旋流室,12、喷腾床,13、生料进口,14、三次风进口,15、高温烟气进口,16、煤粉喷口,17、混合室,18、一级旋风筒,19、二级旋风筒,20、三级旋风筒,21、四级旋风筒,22、五级旋风筒,23、下料管,24、进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螺建材设计研究院;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3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封微电子器件绝缘性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力配变桩头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