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纳米银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1107.4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芦冬涛;彭秀英;李俊芬;王兰;双少敏;董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58 | 分类号: | C09K11/58;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杨耀田 |
地址: | 030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离子 纳米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探针,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水溶性、纳米银荧光探针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氰化物拥有令人生畏的毒性,在天然水中一般不含氰化物,氰化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氰化物进入机体后分解出具有毒性的氰离子(CN-),氰离子能抑制组织细胞内42种酶的活性,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脱羧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等。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化物最为敏感。世界卫生组织所允许饮用水中CN-的浓度为1.9μM。目前,测定氰根离子的方法有化学传感器,光谱方法,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光谱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可见光谱检测灵敏度远远小于荧光光谱方法。在荧光光谱中有机物作为探针研究颇多但是目前报道的测定条件多为有机溶剂,以纳米银为荧光探针检测氰根离子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纳米银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探针灵敏度较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氰根离子的纳米银荧光探针,通过如下方法制得:将寡聚核苷酸溶解在去离子水中,使寡聚核苷酸浓度为2.0×10-5mol/L,加入硝酸银,电磁搅拌下,再加入硼氢化钠,室温反应4小时,得到水溶性纳米银荧光探针;其中寡聚核苷酸、硝酸银和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6∶6;所述的寡聚核苷酸为5′-AAAAAAAACCCCCCCCCTTTTTTTT-3′。
本发明的纳米银荧光探针可用于氰根离子的分析检测,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低(2.5nM);本发明纳米银荧光探针制备方法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制备的纳米银荧光探针的激发与发射光谱。
图2是发明制备的纳米银荧光探针在不同的氰根离子下的猝灭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寡聚核苷酸溶解在10mL去离子水中,使其浓度为2.0×10-5mol/L,在10mL寡聚核苷酸的水溶液中加入120uL 1.0×10-2mol/L硝酸银,使硝酸银最终浓度为1.2×10-4mol/L,在电磁搅拌下,加入预先配好的120uL 1.0×10-2mol/L硼氢化钠水溶液;室温反应4小时,得水溶性纳米银荧光探针。所述的寡聚核苷酸为5′-AAAAAAAACCCCCCCCCTTTTTTTT-3′。
将纳米银荧光探针溶解在pH=9的三酸缓冲溶液中,然后加入含有氰根离子的溶液,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探针在568nm激发,632nm发射。测试氰根离子浓度范围为2.5nM至75nM。
本发明纳米银荧光探针对氰根离子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低(2.5nM)。而且本发明纳米银荧光探针制备方法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学,未经山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 下一篇:一种医用乳腺插入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