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传导装置及激光器自动保护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9764.5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邵军;晏恒峰;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目(北京)激光与数控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00 | 分类号: | B23K26/00;B23K2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传导 装置 激光器 自动 保护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激光切割及焊接时,对激光传导装置及激光器的自动保护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中高功率激光器(如CO2激光器,波长=10.6μm;YAG激光器及光纤激光器,波长=1064-1710nm)进行金属切割或焊接应用时,通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导致切割或焊接质量下降,甚至直接造成激光传导装置损坏或激光器损坏:
(1) 激光传导装置(如聚焦镜,保护镜,反射镜等)被污染,结露或增透膜坏损,导致激光无法有效的通过。
(2) 光束与各激光传导装置的通过中心不同心,导致激光不能被正确传导,不被正确传导的光会被反射,漫反射或折射到其他元器件上并加热它们,导致其他元器件的损坏。
(3) 加工时焦点偏离正常位置过多,导致无法正确聚焦,激光无法有效与材料作用而被大计量反射。
(4) 在某些加工条件下,材料发热非常严重,强大的热辐射会加热各激光传导装置包括激光器本体,造成其损坏,还有可能产生热透镜效应,使激光焦点发生偏移,直接导致加工质量下降。
这些问题的防护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因为很难用简单的指标去衡量这些问题的存在或严重程度,故目前基本上都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经验来判断,因为人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判断的准确性也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智能保护装置,该装置可替代人工判断,交叉判据,判断准,易于拆装,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并适合工业环境使用。可以在危险的状态下主动关闭激光从而保证设备及人员的安全,降低加工废品率,提高光学镜片,激光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传感器代替人的感官,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人工判断,实时监控这些问题的程度,本发明包含人机交互界面,一系列传感器模块,传感器处理模块,智能决策模块,通讯模块,输入输出模块。
所述的一系列传感器模块用于对不同的信息进行采集,包括探测配套激光器波段的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热电堆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通过将这些传感器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对加工点附近的辐射场分布进行实时监测。
所述的传感器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的采集信号,进行处理后,统一变送为数字信号,传送到智能决策模块,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变送数字信号提供多种通信协议选择,有CAN总线,RS232,RS485,Modbus,Profibus,Ethernet TCP/IP等。
所述的智能决策模块是软件模块,有两种可选,一种是基于PC的,一种是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他们完成的任务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接受到的传感器信息,和激光器的信息(由激光器的输入输出接口得到),经过神经网络,模糊计算,模式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判断激光传导装置及激光器的状态,通过这些状态做出如下智能决策:
(1) 水冷机的启停及水温调节,主要目的是防止结露,和防止在没有水冷的情况下激光传导装置或激光器工作;
(2) 是否需要启动电子制冷模块和换气装置,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激光传导装置结露,过热及消除热透镜效应等;
(3) 是否出现严重的激光反射现象(一部分是激光在进行加工时,激光没有有效地穿透材料的部分,被反射回来;还有一部分是激光传导装置对激光的反射);
(4) 是否需要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检查;
(5) 是否遇到灾难性故障需要停止激光器或数控设备;
(6) 加工质量是否降低或改变以及改变的方向(向好还是差);
(7) 是否需要对特征数据建立记录日志,供后期检查。
所述的人机交互界面,主要是为了显示数据,警示信息,分析结果等,并包含输入输出设备,供用户进行操作。
具体实施方法
参考图1,本发明包含6个部分分别是:一系列传感器模块1,传感器处理模块2,,通讯模块3,智能决策模块4,人机交互界面5,输入输出模块6。
一系列传感器模块1主要包括:探测配套激光器波段的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热电堆传感器或热电偶传感器。安装位置和安装数量由具体应用决定,原则上,要获得越多的信息,需要越多的传感器和越多的分布点。
传感器处理模块2是一个独立的电路,主要完成各种传感器的信号转换,首先是当收到上位机命令后将各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然后做初步处理,将处理过的数据打包,返回到上位机。返回的信息符合RS485,RS232,或CAN总线标准,经过通讯模块3与上位机进行协议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目(北京)激光与数控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海目(北京)激光与数控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7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