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9547.6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学;宫岛淳一;井筒正人;渡边贵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04C14/26 | 分类号: | F04C14/26;F04C1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件构成,即:壳体;泵部,由在轴方向上不动的主动齿轮单元和在轴方向上可动的从动齿轮单元构成,且可增减吐出量;主流路,将上述从动齿轮单元向吐出量减少方向赋予油压;第1分支流路,赋予辅助来自主流路的油压的油压;第2分支流路,将上述从动齿轮单元向吐出增加方向赋予油压;第1流路控制部,控制上述第1分支流路的流动;第2流路控制部,控制上述第2分支流路的流动;以及,弹簧,将上述从动齿轮单元向吐出增加方向弹性施力;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及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对应于发动机转速的增减及压力的增减进行切换控制,以便成为上述第1分支流路及上述第2分支流路的连通或截断的任意一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设置有阀活塞,所述阀活塞由具有主受压面的小径部和具有辅助受压面的大径部构成,在上述壳体的从动齿轮单元室中具有配置上述小径部的小径通路部和配置上述大径部的大径通路部,上述第1分支流路能够对上述辅助受压面赋予油压地与上述大径通路部连通,上述从动齿轮单元的轴方向端部作为返回受压面,上述第2分支流路能够对上述返回受压面赋予油压地与主动齿轮单元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设置有电磁阀,经由该电磁阀进行第1分支流路的连通或截断的流路控制,且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设置有滑阀,经由该滑阀进行第2分支流路的连通或截断的流量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单元的从动齿轮与上述主动齿轮单元的主动齿轮相比轴方向全长尺寸形成得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泵部的吐出量的增减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可变动作构成为,用借助油压的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的滑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1阶段的可变,用借助发动机转速的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的电磁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2阶段的可变。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泵部的吐出量的增减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可变动作构成为,用借助油压的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的滑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1阶段的可变,用借助发动机转速的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的电磁阀的切换控制及借助油压的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的滑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2阶段的可变。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设置有电磁阀,经由该电磁阀进行第1分支流路的连通或截断的流路控制,且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设置有滑阀,经由该滑阀进行第2分支流路的连通或截断的流量控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单元的从动齿轮与上述主动齿轮单元的主动齿轮相比轴方向全长尺寸形成得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单元的从动齿轮与上述主动齿轮单元的主动齿轮相比轴方向全长尺寸形成得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从动齿轮单元的从动齿轮与上述主动齿轮单元的主动齿轮相比轴方向全长尺寸形成得大。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泵部的吐出量的增减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可变动作构成为,用借助油压的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的滑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1阶段的可变,用借助发动机转速的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的电磁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2阶段的可变。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泵部的吐出量的增减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可变动作构成为,用借助油压的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的滑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1阶段的可变,用借助发动机转速的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的电磁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2阶段的可变。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切换泵部的吐出量的增减的第1阶段及第2阶段的可变动作构成为,用借助油压的上述第2流路控制部的滑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1阶段的可变,用借助发动机转速的上述第1流路控制部的电磁阀的切换控制来进行第2阶段的可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5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