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向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7651.1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广冈幸治;杉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向盘装置,能够提高锁定时及锁定解除时的操作杆的操作性。
背景技术
以往,开发了各种具有倾斜/伸缩功能的方向盘装置。特别地,在专利文献1(特开2002-59851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凸轮机构的方向盘装置。专利文献1的具体内容如下所述。在凸轮22的相对于凸轮从动件21的对置面22a上,以夹着凸轮22的中心轴线(支轴15的中心轴线C)相对置的方式,各自设置有一对用于在锁定解除时定位凸轮从动件21的第1定位部26、和用于在锁定时定位凸轮从动件21的第2定位部27[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a)]。
在第1及第2定位部26、27之间,形成有在倾斜锁定的解除时凸轮从动件21卡合的平坦面、在倾斜锁定时凸轮从动件21卡合的平坦面、及连接这些平坦面之间的凸轮面28。另一方面,在凸轮从动件21的相对于凸轮22的对置面21a上,形成有滑动接触凸轮22的各定位部26、27及凸轮面28的梯形状的一对突起31[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3(b)]。
凸轮面28包含有相对倾斜陡的第1坡度部29、及相对倾斜缓的第2坡度部30,第2坡度部30位于夹紧时的操作杆的行程的后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a)]。这样一来,借助在凸轮面28上设置多个坡度部29、30,操作杆16的操作角度的范围不用那么大,能够减轻操作杆16的操作力。
特别地,与操作转矩往往变大的、操作杆16的夹紧方向中的行程的后部对应,在凸轮面28上设置相对坡度缓的第2坡度部30。由此,减轻夹紧行程后部的操作杆16的操作转矩,提高操作杆16的操作性。
在此,将以往广泛使用的、从起始端到终端单一倾斜的凸轮面的形状定义为由从凸轮面28的起始端连接终端的单一直线构成的假想倾斜线L。在专利文献1中,形成在凸轮面28上的第1坡度部29及第2坡度部30在与该假想倾斜线L对应的位置,被形成在比上述假想倾斜线L高的位置(区域)上(参照图4)。假想倾斜线L与专利文献1的凸轮面28中的凸轮从动件21的转动量相同,也与操作杆16的操作角度相同。
专利文献1:特开2002-59851号。
在专利文献1中,相对于从以往广泛使用的从起始端到终端单一倾斜的假想倾斜线L,形成坡度部29、30。作为操作杆16的行程的后部的第2坡度部30是与作为行程的前部的第1坡度部29相比的操作杆16的操作力高的区域。于是,通过在行程后部设置比上述假想倾斜线L坡度缓的第2坡度部30,不用增大对于假想倾斜线L操作杆16的操作角度,而减轻夹紧行程后部的操作杆16的操作力[参照图4]。
但是,形成在凸轮面28上的坡度被形成在比假想倾斜线L在整体区域高的位置(区域)上。在凸轮从动件21的转动量相同的地点比较时,凸轮面28比假想倾斜线L提升量(凸轮从动件21的轴方向移动量)大,轴力也变大。在凸轮面28的从起始端至终端的整个区域中,对于假想倾斜线L,操作杆16的操作力从初期至后期整体地变大[参照图4]。
并且,倾斜锁定时,凸轮从动件21在操作初期阶段中从平坦面在比上述假想倾斜线L倾斜陡的第1坡度部29上移动,倾斜锁定初期的操作杆16的操作力变大。
在倾斜锁定解除时,作用要使凸轮从动件21从操作杆16的操作力高的行程的后部向操作杆16的操作力低的前部移动的力。并且,凸轮从动件21从倾斜缓的第2坡度部30在倾斜陡的第1坡度部29、平坦面上移动,因此具有在倾斜锁定解除时操作杆16势头良好而返回过度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在具备凸轮机构的、具有倾斜/伸缩调整功能的方向盘装置中,不增大杆操作角度,而抑制杆操作载荷,并提高操作性。
因此,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了专心的研究,结果借助第1发明的方向盘装置解决上述课题,该方向盘装置由以下的部件构成,即:固定托架,在宽度方向两侧具有固定侧部,支承方向盘柱;夹紧件,具有贯通上述固定侧部的锁定螺栓;主动凸轮,与该夹紧件的转动操作一同转动;以及,从动凸轮,不能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固定侧部,并且与上述主动凸轮抵接;在上述主动凸轮和上述从动凸轮的基体平坦面上沿着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由斜面部、高位面及抵接突起部构成的凸轮动作部,并且上述斜面部从基体平坦面朝向高位面以低部缓倾斜面、中间急倾斜面、高部缓倾斜面的顺序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6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