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丙烯聚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7624.4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0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浩善;岛野光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10/06 | 分类号: | C08F10/06;C08F8/46;C08F8/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新红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丙烯 聚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性丙烯聚合物。
背景技术
已知改性聚烯烃树脂可通过将极性单体比如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到丙烯聚合物上而获得。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改性丙烯聚合物,它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将具有羧酸基团的官能化合物与在其同一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以上与羧酸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及有机过氧化物混合;然后,使它们进行接枝反应。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改性丙烯聚合物,它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将含丙烯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的金属盐以及有机过氧化物的混合物熔融混合;然后,使它们进行接枝反应。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3-171515A
[专利文献2]:JP 2009-179666A
在接枝反应中,由于使用了有机过氧化物,丙烯聚合物的分子链的断裂和接枝反应同时发生。因此,接枝反应后得到的改性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比改性前的丙烯聚合物的分子量显著变低,从而导致流动性显著增加而熔体张力(melt tension)显著降低。由于这个原因,改性丙烯聚合物存在以下问题:即其塑模性能要比丙烯聚合物差,且不再保有丙烯聚合物固有的机械性能。
专利文献1公开的改性丙烯聚合物具有高的熔体张力,但是改性丙烯聚合物不能与不同类型掺合(alloyed)使用,因为它的作为极性成分的羧酸已经与其他高分子化合物反应而被耗尽。
而且,虽然专利文献2公开的改性丙烯聚合物接枝量有所增加,但是并未公开改性丙烯聚合物的高流动性,并且所公开的聚合物在流动性和熔体张力之间的平衡方面并不必然令人满意。
鉴于上述所描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体张力和流动性之间的平衡优异的改性丙烯聚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丙烯聚合物,该改性丙烯聚合物通过以下组分反应获得:100重量份的丙烯聚合物(A);基于所述100重量份为0.1-50重量份的含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B);基于所述100重量份为0.01-20重量份的有机过氧化物(C),
其中,在2.16Kg的负荷下在230℃测得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在190℃测得的熔体张力满足下式(1):
MT>9×MFR(-0.9)......(1)
其中,MT指熔体张力,MFR指熔体流动速率。
根据本发明,变得能够提供熔体张力和流动性之间的平衡优异的改性丙烯聚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改性丙烯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改性丙烯聚合物可由丙烯聚合物(A)、含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B)及有机过氧化物(C)一起反应制得。
从改性丙烯聚合物的模塑加工性的角度出发,改性丙烯聚合物的在2.16Kg的负荷下在230℃测得(根据JIS K7210)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优选为0.1-400g/10分钟,更优选为0.5-300g/10分钟,还更优选为1-200g/10分钟。
而且,改性丙烯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和熔体张力(MT)满足下式(1)表示的关系:
MT>9×MFR(-0.9)......(1)
如果熔体流动速率和熔体张力的关系偏离上述的式(1),则改性丙烯聚合物的塑模性能将下降。熔体流动速率与熔体张力的关系优选为MT>10×MFR(-0.9),更优选为MT>12×MFR(-0.9)。
含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B)接枝到丙烯聚合物(A)上的接枝率,即,改性率,优选为0.1-10重量%,更优选为0.1-5重量%,还更优选为0.1-1重量%。
改性丙烯聚合物的使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的数值作为本发明中的改性率。
下面将描述相关的组分。
<丙烯聚合物(A)>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烯聚合物(A)(以下也叫组分(A))是指丙烯均聚物,或者丙烯和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备选地可以将它们中的两种以上共混使用。前述的共聚物既可是无规共聚物也可是嵌段共聚物。
无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由衍生自丙烯的结构单元和衍生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由衍生自丙烯的结构单元和衍生自除丙烯之外的其它α-烯烃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由衍生自丙烯的结构单元、衍生自乙烯的结构单元以及衍生自除丙烯之外的其它α-烯烃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无规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6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