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除不锈钢的锈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7067.6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5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雄;白育纶;白家祥;王凯迪;赖政隆;曾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研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1/06 | 分类号: | C25F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任永武;须一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不锈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锈皮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不锈钢的锈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锈钢的组成中,除了铬及铁元素外,还因含有镍、碳、钼(Mo)、钛(Ti)、锕(Ac)、硒(Se)等不同成分,而发展出不同系列的不锈钢。不锈钢具有独特的强度、较高的耐磨性、优越的抗蚀性能及不易生锈等特性,因此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
不锈钢的生产过程包括退火及酸洗阶段。退火是对不锈钢进行热处理,目的在于使不锈钢的微结构再结晶,提升其强度及延展性。在退火阶段中,不锈钢表面可能有不期望的黑色氧化层(以下称为锈皮)生成,其主要成份为含有铁、铬及镍等金属氧化物。对于尚需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不锈钢而言,锈皮的存在将会影响后续制作的效果及品质,所以必须有效地将锈皮先行移除。
目前去除锈皮的方式主要是在酸洗阶段中,利用酸将不锈钢表面的锈皮溶解。其中,在60~75℃环境下,以硝酸(HNO3)及氢氟酸(HF)的混合物作为酸洗液,对表面含有锈皮的不锈钢进行酸洗15-30分钟,最能有效将锈皮完全去除。
但上述酸洗液所含的氢氟酸为管制品,酸洗后所形成的酸洗废液一般含有铁、铬及镍等重金属的氧化物等数种会对环境造成冲击的废弃物质,须进行特殊处理才可去除且酸洗液无法重复使用;目前采用酸碱中和法将金属离子沉降分离,以掩埋法处理经固化干燥的含有金属离子的污泥,但可供掩埋的区域有限,除所费不赀外,仍难以妥善处理。
此外,此类酸洗液会产生氮氧化物(NOx),如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等空气污染物质。过去企图以降低硝酸的使用量以减少氮氧化物生成,主要手段是在酸洗液中添加过氧化氢(H2O2)作为反应物的氧化剂,但此方法仅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氮氧化物在蒸汽中的含量减低,并非消除,且含硝酸盐类的废液处理问题仍待解决。
美国专利第4,851,092号公开一种电解酸洗含铬不锈钢的方法。该方法是将不锈钢放置于含有Na2SO4水溶液的电解酸洗槽中进行电解酸洗,然后再依据Na2SO4水溶液所需pH值及氧化还原电位,于电解酸洗槽中加入酸及还原剂,以调整电解酸洗槽的pH值。于实施例中,该酸包含氢氯酸及氢氟酸,是用于去除位于锈皮下层的耗乏铬层(chromium depleted layer)。该方法虽使用中性的Na2SO4水溶液电解不锈钢,但仍需进一步加入强酸,致使所产生的废液仍旧难以处理,且氢氟酸具有毒性。
由上述可知,有鉴于酸洗液本身及其废液对环境及人体健康所造的重大危害,对于去除不锈钢的锈皮的方法,应以环保绿色技术做为目标进行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跳脱以往的概念,尝试改用碱性条件去除不锈钢的锈皮,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进而寻得一种快速且环保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不锈钢的锈皮的方法,包含(A)使一个表面含有锈皮的不锈钢进行前处理,使锈皮受到破坏,该前处理是选自于(a1)将该不锈钢浸渍于一种pH值小于0的酸性溶液中、(a2)将该不锈钢置入一种酸性电解液进行酸性电解或(a3)将该不锈钢浸渍于一种pH值小于0的酸性溶液中,以获得经酸处理的不锈钢,接着再将该经酸处理的不锈钢置入一种酸性电解液进行酸性电解;及(B)使该不锈钢置入一种碱性电解液进行碱性电解,以去除锈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法主要运用碱性电解步骤,再结合特定的前处理步骤,使表面含有锈皮的不锈钢可以将锈皮去除,且整体处理过程无需使用大量酸洗液,而能建构出一套环保、有效且高效率的去除不锈钢表面锈皮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用于去除不锈钢的锈皮的方法,包含(A)对一个表面含有锈皮的不锈钢进行前处理,使锈皮受到破坏,该前处理是选自于(a1)将该不锈钢浸渍于一种pH值小于0的酸性溶液中、(a2)将该不锈钢置入一种酸性电解液进行酸性电解或(a3)将该不锈钢浸渍于一种pH值小于0的酸性溶液中,以获得经酸处理的不锈钢,接着再将该经酸处理的不锈钢置入一种酸性电解液进行酸性电解;及(B)使该不锈钢置入一种碱性电解液进行碱性电解,以去除锈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研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研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极组定位装置
- 下一篇:大容量锂离子电池